審計工作流程
一、審計流程的意義(一)概述審計流程是指審計人員在具體的審計過程中采取的行動和步驟。廣義的審計流程是指審計人員從接受審計項目開始,到審計工作結束的全部過程,一般可劃分為三個階段:審計準備、審計實施和審計終結階段,各階段又包括許多具體內容。狹義的審計流程指審計流程指審計人員在取得審計證據(jù)完成審計目標的過程中所采取得步驟和方法。(二)制度基礎審計的流程1、確定審計的目標2、了解內部控制制度,并予以描述3、內部控制制度的初步評價4、符合性測試5、符合性測試結果的評價6、實質性測試7、實質性測試結果的評價8、撰寫審計報告優(yōu)點:一方面當大大減少審計工作中取得審計證據(jù)的工作量,從而節(jié)約人力時間、降低成本;另外能較好的避免失誤,審計工作質量。點:過分依賴對內部控制的審計。二、準備階段(一)了解被審計單位的基本情況了解被審計單位的哪些情況1、業(yè)務性質、經營規(guī)模和所屬行業(yè)的基本情況;2、經營情況和經營風險;3、組織結構和內部控制情況;4、關聯(lián)方及交易情況;5、以前年度接受審計的情況;6、其他常用方法1、查閱去年的審計工作底稿;2、查閱行業(yè)業(yè)務經營資料。3、查閱公司章程協(xié)議、董事會會議記錄、重要合同等。4、參觀被審單位現(xiàn)場。5、詢問內審人員和管理當局。(二)簽訂審計業(yè)務約定書審計業(yè)務約定書是指審計機構與委托人共同簽署的,據(jù)以確認審計業(yè)務的委托和受托關系,明確委托目的、審計范圍及雙方應負責任與義務等事項的書面合同。具有法定約束力。⑴簽約雙方的名稱;⑵委托目的;⑶審計范圍;應明確所審會計報表的名稱及其反映的日期或期間⑷會計責任與審計責任⑸簽約雙方的義務;委托人應當履行的主要義務包括:及時提供審計人員所要求的全部資料;為審計人員的審計提供必要的條件及按照約定條件即使足額支付審計費用。會計師事務所應當履行的主要義務包括:按照約定的時間完成審計業(yè)務,出具審計報告;對執(zhí)行業(yè)務過程中知悉的商業(yè)秘密保密。⑹審計報告的使用責任;審計報告使用不當而造成的后果,與審計人員無關。⑺審計收費;⑻違約責任;⑼應當約定的其他事項。(三)初步評價被審計單位的內部控制制度初步評價內部控制的有效性目的在于判斷被審計單位的內部控制制度能否作為在實質性測試的時候進行抽樣的基礎,并對那些準備信賴的內部控制決定其測試的時間、性質、范圍。(四)確定重要性重要性,是指被審計單位會計報表中錯報或漏報的嚴重程度,這一程序在特定環(huán)境下可能影響會計報表使用者的判斷或決策。在審計過程中,需要運用重要性原則的情形有:一是在確定審計程序的性質、時間和范圍時(計劃階段)。在運用審計程序以檢查會計報表的錯報或漏報時所允許的誤差范圍;二在實施階段,根據(jù)重要性判斷是否需要進一步審查;三是評價審計結果時,重要性被看作是某一錯報或漏報或匯總的錯報或漏報,是否影響到會計報表使用者判斷和決策的標志。自考教材對重要性介紹非常簡略,但是考試時候經常涉及超綱內容,而且與審計報告的關系非常密切,這里進行必要拓展。概念重要性,是指被審計單位會計報表中錯報或漏報的嚴重程度,這一程度在特定環(huán)境下可能影響會計報表使用者的判斷或決策。注意:1、重要性概念是針對會計報表使用決策而言的;2、重要性的判斷離不開特定的環(huán)境;3、重要性與可容忍誤差之間的關系:實際上,帳戶層次的重要性水平就是實質性測試的可容忍誤差。
重要性的運用1、一般要求:對重要性的評估是注冊會計師的一種判斷。在確定審計程序的性質、時間和范圍及評價審計結果時,注冊會計師運用重要性原則。
關鍵審計事項
審計報告改革的核心是要求注冊會計師按照審計準則及相關監(jiān)管機構的規(guī)定在一部分審計報告(包括上市公司年度財務報表審計報告)中溝通關鍵審計事項,其目的是通過提高審計工作的透明度增加審計報告的溝通價值,為投資者提供額外的信息,提高審計報告對投資者決策的相關性。關鍵審計事項通常涉及審計中注冊會計師評估認為重大錯報風險較高的審計領域、需要管理層和注冊會計師作出重大判斷的事項,以及本期發(fā)生的重大交易或事項。關鍵審計事項所涉及的財務報表領域通常也是投資者在閱讀財務報表時相對關注的領域。
財務審計報告是具有審計資格的會計師事務所的注冊會計師出具的關于企業(yè)會計的基礎工作即計量,記賬,核算,會計檔案等會計工作是否符合會計制度,企業(yè)的內控制度是否健全等事項的報告,是對財務收支、經營成果和經濟活動全面審查后作出的客觀評價。
香港公司想要出具一份合乎規(guī)范要求的審計報告,需要準備提供以下幾項資料給到第三方執(zhí)牌會計師:1、香港公司基本資料:公司注冊證書、商業(yè)登記證書、近期周年申報表、公司章程、所有公司變更資料(若有)等;
2、公司所屬賬期內業(yè)務相關資料:(1)銷售成本票據(jù),如、合同;(2)費用票據(jù),如工資、租金,要提供租賃合同或協(xié)議、運費等;(3)銀行進賬收款水單、銀行收款通知、存取現(xiàn)金回單等;(4)香港公司向供應商支付貨款的銀行水單;(5)與股東、客戶往來款收付的收據(jù)及銀行水單。
3、其他相關資料:(1)香港公司所有銀行賬戶的月結單及水單;(2)香港稅務局向香港公司下達的稅務申報表;(3)上年度核數(shù)師報告(首年做帳不需要提供)。
審計報告的日期非常重要。注冊會計師對不同時段的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有著不同的責任,而審計報告的日期是劃分時段的關鍵時點。在實務中,注冊會計師在正式簽署審計報告前,通常把審計報告草稿和已審計報表草稿一同提交給管理層。如果管理層批準并簽署已審計報表,注冊會計師即可簽署審計報告。注冊會計師簽署審計報告的日期通常與管理層簽署已審計報表的日期為同,或晚于管理層簽署已審計報表的日期。在審計報告日期晚于管理層簽署已審計報表日期時,注冊會計師應當獲取自管理層聲明書日到審計報告日期之間的進一步審計證據(jù),如補充的管理層聲明書。
審計報告分為標準審計報告和非標準審計報告。
標準審計報告是指不含有說明段、強調事項段、其他事項段或其他任何修飾性用語的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其中,無保留意見是指當注冊會計師認為財務報表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使用的財務報告編制基礎編制并實現(xiàn)公允反映時發(fā)表的審計意見。包含其他報告責任段,但不含有強調事項段或其他事項段的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也被視為標準審計報告。
非標準審計報告,是指代強調事項段或其他事項段的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合肥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非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包括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否定意見的審計報告和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
任何審計報告均依據(jù)所披露事項的重要性水平和報表披露的充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