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的氧化劑中,氟氣的氧化性強,相應的,氟離子的還原性弱,實際上,僅有少數化合物能氧化氟離子生成氟氣,且基本為歧化反應。
去除煙道廢氣中二氧化硫的脫硫劑,采用多的是廉價的石灰、石灰石和用石灰質藥劑配制的堿性溶液?;S、冶煉廠等常采用碳酸鈉、堿性硫酸鋁等溶液作為脫硫劑處理含二氧化硫的尾氣,并可解吸回收利用。
因質子傳遞,H2S與MDEA(N-甲基二乙醇胺)進行的反應幾平是受氣膜控制的瞬時化學反應:
H2S+R2NCH3=[R2NHCH3]+[HS]-
由于MDEA是一種叔胺,CO2只有與水生成碳酸氫鹽后才與胺進行酸堿中和反應:
CO2+H2O+R2NCH3 R2NHCH3+HCO3
因為CO2和水需要緩慢的中間過程,這種反應速率上的差別構成選擇性吸收的基礎,即MDEA在CO2存在下對H2S吸收具有較高的選擇性。
酸性尾氣經水洗除去其中的CH3OH和HCN后進入吸收塔底部與從頂部加入的貧胺液逆流接觸,脫硫后的凈化氣從吸收塔頂部逸出。離開吸收塔富胺溶液通過換熱器與貧胺換熱得到加熱,然后在再生塔中再生,脫除的含H2S和CO2的再生酸氣作為克勞斯裝置進料,貧胺經冷卻泵送至吸收塔。
揮發(fā)分
石油焦揮發(fā)分的大小表明其焦化溫度的高低,釜式焦的焦化溫度較高、可達700℃左右,因此釜式焦的揮發(fā)分較低(3%-7%),而延遲焦化石油焦的焦化溫度只有500℃左右,所以揮發(fā)分高達8%-15%,延遲焦化生產的石油焦其揮發(fā)分不僅取決于焦化溫度,還和渣油通入焦化塔的裝填時間及向焦炭層吹入蒸汽的條件有關,同一塔卸出的焦炭揮發(fā)分也差別很大,如位于塔底的焦炭結構較致密,體積密度大,揮發(fā)分較低,而塔頂部的焦炭結構疏松,揮發(fā)分要高得多。石油焦揮發(fā)分的多少對炭素制品質量并無多大影響,但對煅燒作業(yè)有影響,高揮發(fā)分的石油焦使用一般結構的回轉窯或罐式爐煅燒都有困難。
力學性能
石油焦的力學性能包括“可破碎性”、脆性和磨損率等指標,石油焦的“可破碎性”及脆性在電極制造工藝中有一定的實際意義,可破碎性可以用焦炭在破碎前后的尺寸比來評價,而脆性是表示焦炭在運輸和傳送過程中發(fā)生破碎的可能性。表征石油焦磨損率的測試方法是轉鼓試驗法,原焦的磨損率與其揮發(fā)分含量成正比,與體積密度成反比,煅燒后的石油焦磨損率顯著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