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玉器直到清代晚期也依然作為重要的禮器。據(jù)《周禮.大宗伯》中載:“以玉作六器,以禮天地四方,以蒼壁禮天,以黃琮禮地,以青圭禮東方,以赤璋禮南方,以白虎禮西方,以玄璜禮北方?!北?、琮、圭、璋、璜六種玉器,即是所謂的禮樂器。此外,瑗、環(huán)、 瓏等也曾有不同時期作過禮器。
人身佩玉,其內(nèi)容十分龐雜,主要有頭飾、耳飾、項飾、手飾、身飾之分玉佩飾產(chǎn)生于原始社會。許多器形較小的板狀體,器身有穿孔的各形器物都被認為是佩飾,主要有:玉 、玉人、玉龍、玉耳 、玉 、玉 及各種玉佩、玉墜等。
玉山子、玉屏風(fēng)、玉獸等器物,以清代多見。商周時,一些無穿孔的小件圓雕玉器也可能是玉陳設(shè)。一些仿古的玉器皿也多用作陳設(shè)。此外,文房用具,如筆筒、書鎮(zhèn)、筆架等,均用玉材制成。(八)即指不能歸入以上幾類的器物,較常見的有鉤、如意、璇璣、剛卯、玉帶、玉劍飾等。中國傳統(tǒng)的玉器,在幾千年的發(fā)展進程中,絕大多數(shù)都隨著時代的變化而演變,無論是品種還是形制,只有少數(shù)幾種較為穩(wěn)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