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澆筑:用澆筑容器緩慢、勻速澆筑密實,澆筑時應避免空鼓現象。澆筑結束后,將修補料頂面抹平。每次制拌的修補料,從制拌開始至澆筑結束,時間不得超過30min。超時或流動性不滿足澆筑要求的修補料,不得繼續(xù)使用。
G.養(yǎng)護(在時間允許時可操作):用塑料條將修補料頂面覆蓋,然后用草袋完全遮蓋在塑料條上保持濕潤。常溫下,3~4h后可結束養(yǎng)護,或根據結構強度要求和預留試件強度試驗結果決定是否結束養(yǎng)護。冬季應采用保溫措施,養(yǎng)護期適當延長。
修補后修復面終顏色應與周邊道面大致相同,不存在明顯色差。
道面抗拉伸強度、抗折強度、粘接強度、耐磨性、抗滑性符合設計及規(guī)范要求。
新修補道面與原有道面板之間須做好伸縮縫,并確保嵌縫料完好性。
道路修補料步驟:
清掃:用毛刷配合細毛掃帚將路面清掃干凈,把起灰現象和脫皮現象的表面雜物清理至施工面以外。確保施工面沒有肉眼可見的石子和灰塵。
沖刷:先用大水大面積沖刷,再使用小型隨身噴進行細致的清洗工作,路面無任何可見顆粒物于浮灰。更細致的工作能讓修復路面更持久穩(wěn)定,不要放過任何一個細節(jié)哦。
浸潤:這一步至關重要!先用細毛掃帚把路面可見明水逐一清掃出施工面,稍后讓路面浸潤20分鐘左右,目的讓路面基層浸潤投,讓路面充滿活性。
攪拌:修復材料倒入攪拌桶,每袋混合4kg的水量(16%),配合手持電鉆攪拌機,保持3分鐘以上的攪拌,使修復材料攪拌的盡可能均勻。
攤鋪:直接將攪拌均勻的修補材料倒入操作面內,立即用大抹刀快速攤鋪,然后配合小膩子鏟進行快速刮平處理,讓路面盡快保持平整。路面的漂亮程度完全靠這一步了,所以多進行磨勻處理很有必要。
恢復交通:攤鋪完成后要等2小時后才能恢復通行,在恢復交通之定要做好標識,千萬不可有行人及車輛通過。
道路修補料施工步驟:
1、施工前須將舊混凝土基面清除灰塵、油脂、松散顆粒等一切有礙粘接的物質。潮濕基面亦可施工本品,但表面一定不能有積水。
2、用高壓水沖洗干凈地面后,將積水清除,確保基面堅固、清潔,無任何殘留物。
3、按比例稱取料和水,用電動攪拌器攪拌2分鐘以上,混合均勻,然后倒在地上用刮板或抹子攤平。
4、按照涂層厚度,環(huán)境條件,來確定具體通車時間。(建議修補厚度3mm)
路面修補料時機:待修補面充分潤透,表面濕潤但無明水,如果坑洼部位有積水,用海綿或干布將積水吸干后再施工,如果有積水會破壞材料的換水量從而影響強度;如果有出現表面過干現象,用淋灑的方式再重新濕潤;作業(yè)面保持合適的干濕度有助于粘接和便于施工。
水泥混凝土中有大量的毛細孔,充分濕潤可以將毛細孔中的空氣排出,使修補面層不出現穿孔。)攪拌:將永固路橋的水泥混凝土修補材料與干凈的水混合攪拌,加水量在14%時效果***,但根據修補部位不同,可適當調整加水量,但加水量應控制在15%–16%之間(加水過多,會出現泌水、漂漿、離析等現象,嚴重影響材料的粘接性、強度和美觀度)。用手持攪拌機攪拌均勻(人工攪拌一方面攪拌不均勻,另一方面會導致加水量遠遠大于規(guī)定加水量,會出現泌水、漂漿、離析等現象),觀察無干粉泡為止,如果仍有干粉泡,可靜置一分鐘后再攪拌,攪拌時間3-5分鐘為宜,不宜時間過長,防止在攪拌桶內凝固。修補:先用吹風機將操作面內的明水清理干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