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壓:擠壓成形的原理是什么?
擠出工藝的實質是使糊料通過一定形狀的模口,經過壓實和塑性變形,形成具有一定形狀和尺寸的毛胚。擠出過程主要是糊料的塑性變形過程。
焙燒的目的在于:主要研究結果如下:
(1)以煤瀝青為粘結劑的產品經焙燒后揮發(fā)分的排放量約為10%。因此,焙燒產率一般低于90%。
(2) 結焦原料按一定的工藝條件焙燒,結合劑結焦,在集料顆粒間形成焦炭網絡,使不同粒徑的集料牢固連接在一起,使產品具有一定的理化性能。在相同條件下,焦燒率越高,產品質量越好。中溫瀝青的殘余碳含量一般在50%左右.
(3)固定幾何形式 生制品在焙燒過程中,發(fā)生軟化,粘結劑遷移現(xiàn)象。隨著溫度的升高,形成焦化網,使制品僵化。因此,溫度再升高,其形狀也不改變。
(4)降低電阻率 在焙燒過程中,由于揮發(fā)分的排除,瀝青焦化形成焦炭網格,瀝青發(fā)生分解和聚合反應,生成大的六角炭環(huán)平面網等原因,電阻率大幅度下降。生制品電阻率大約10000×10-6Ω〃m,經過焙燒后降至40--50×10-6Ω〃m ,稱為良導體。
(5)體積進一步收縮 焙燒后制品直徑收縮1%左右,長度收縮2%左右,體積收縮為2-3%。
二次焙燒是焙燒品浸漬后進行再次焙燒,使浸入焙燒品孔隙中的瀝青炭化的工藝過程。生產體積密度要求較高的電極(除RP以外的所有品種)和接頭坯料需進行二焙,接頭坯料還需進行三浸四焙或二浸三焙?! ?br />
焙燒爐主要爐型:連續(xù)作業(yè)----環(huán)式爐(帶蓋、不帶蓋)、隧道窯間歇作業(yè)----倒焰窯、車底式焙燒爐、箱式焙燒爐?! ?br />
焙燒曲線及高溫度:一次焙燒----320、360、422、480小時,1250℃二次焙燒----125、240、280小時,700-800℃。
焙燒品的檢查:外觀敲擊、電阻率、體積密度、抗壓強度、內部結構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