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澤辨?zhèn)?br />
真品水坑銀錠呈灰黑色,顏色深湛入骨,表層有溫潤的光澤感;而偽造的水坑銀錠往往使用化學(xué)手法做舊,表層顏色雖也是灰黑,但火氣十足,無光澤感。“木鞘七錠”中的“山縣十五年……”銀錠具有水坑銀錠典型的外觀形態(tài):灰黑色外觀厚實有層次;絲紋等處偶有金屬基體裸露,銀質(zhì)表層致密有自然光澤;沉積泥沙的土色與銀錠金屬色過渡自然,等等。贗品銀錠“灌縣萬歷弎拾年……”
顏色通體單一,灰黑無光澤。
銘文辨?zhèn)?br />
(一)銘文內(nèi)容辨?zhèn)?br />
有些假銀錠鏨刻的銘文內(nèi)容本身就存在錯誤,文義矛盾,嚴重背離史實。如一枚“嘉靖十九年襄王府助剿餉銀伍拾兩一錠”,其中的“剿餉”是明末的“三餉”(遼餉、剿餉、練餉)之一,是崇禎十年(
),崇禎皇帝在兵部尚書楊嗣昌的建議下以剿滅農(nóng)民起義軍的名義征收的,“嘉靖十九年(
年)”比“剿餉”真正施行的時間早了近,是根本不可能發(fā)生的事情,嚴重背離了歷史真實,內(nèi)容錯亂。贗品銀錠“四川十四年漕米銀·五十兩正·撫臣廖大亨……”,“廖大亨”是崇禎后期的一位四川巡撫;另一贗品銀錠“四川十六年漕米銀·伍拾兩正·撫臣陳士奇……”,“陳士奇”是崇禎末年的四川巡撫。此類銀錠過去
高古玉(漢代以前)因其性和深厚的文化內(nèi)涵,在國際拍賣市場表現(xiàn)尤為亮眼。2024年香港佳士得“太一精魄”專場中,75件高古玉以2.14億港元全數(shù)成交,其中良渚文化鳥立祭壇紋玉璧、西漢綠松石圓雕等成為焦點1。同年,戰(zhàn)國晚期青黃玉卷龍扭絲紋珮以1497萬港元成交,溢價近40倍,印證了高古玉的“溢價”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