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江西鄱陽的 “云林畫室” 造就了一批繪畫人才,如黎竹庵,后來成為有名的畫師,其瓷板畫備受人們喜愛,還有人成為景德鎮(zhèn)刻瓷名家,創(chuàng)出刻瓷特技。民國初期,饒州統(tǒng)稅局局長繆某請黎勉亭刻袁世凱像獻上,袁世凱大喜,令其入京授職,并雕刻像,其刻瓷作品應算袁世凱特制瓷的一部分。
“靜遠堂制” 款瓷器為北洋時期大徐世昌的品,包括瓶、碗、杯、壺等,均模仿雍正粉彩精細的藝術(shù)風格。但也有觀點認為 “靜遠堂制” 款瓷器是郭葆昌所制,徐世昌只是在北京見到過這種瓷器。“延慶樓制” 款瓷器為北洋時期大曹錕的品,延慶樓是北京中南海的一座樓名,此款瓷器多為大瓶,故宮博物院現(xiàn)藏有 “延慶樓制” 款瓷器。
除了袁世凱的 “洪憲瓷”,民國時期其他軍閥也有自己的專屬瓷器。徐世昌的 “靜遠堂制” 款瓷器,專仿雍正朝器物,多為單色釉,尤以天藍釉和青釉為出色,如年窯暗花蟬紋梅瓶,釉面極其精細,為稀世之珍。徐世昌作為一代軍閥兼文人大,學問深厚,書畫造詣,自詡為 “水竹邨人”。郭葆昌深知徐世昌的審美趣味,為其監(jiān)燒的瓷器多仿雍正年窯的單色釉,格調(diào)含蓄而優(yōu)美,貼合徐世昌以雅士自居的文人風范。徐世昌還將這些瓷器作為禮物巴結(jié)日本人。
民國瓷器不再以改進胎、釉、彩等原料為目標,甚至也不再以工藝、技術(shù)改進為目標,而是專以繪畫水準競高下,形成了夸耀瓷繪技藝而不是制瓷工藝的趨勢。這一時期瓷器裝飾上仍以青花、粉彩、五彩為主流,器物形制上基本沿襲了晚清的風格,但造型上比晚清瓷器要純樸平直些。裝飾題材廣泛,款識也是歷朝都有,尤以清代乾隆為多見??傮w上來講,民國時期的民間仿官窯器其面貌不及原御窯仿前朝的精良,但民國初出現(xiàn)的 “古月軒” 瓷器,則是以仿清康雍乾瓷胎畫琺瑯的面目出現(xiàn)的。
除了經(jīng)濟價值,民國官窯瓷器還具有特的藝術(shù)欣賞價值。這些瓷器的瓷繪精美,色彩豐富,無論是山水、人物還是花卉圖案,都展現(xiàn)出了畫師們高超的技藝和特的藝術(shù)風格。如 “靜遠堂制” 款瓷器的單色釉,格調(diào)含蓄優(yōu)美,體現(xiàn)了當時文人的審美情趣;“觶齋” 款瓷器的花卉著色清淡、布局疏朗,人物姿態(tài)恬淡,具有濃厚的文人趣味。此外,民國官窯瓷器的釉色也十分特,如洪憲瓷的琺瑯彩,色彩明艷豐滿,畫面生動逼真,給人以美的享受。這些瓷器不僅是實用的器物,更是一件件精美的藝術(shù)品,具有的藝術(shù)欣賞價值,為收藏者們所珍視。
而現(xiàn)代仿品的款識往往在書寫風格、字體結(jié)構(gòu)、筆畫粗細等方面存在破綻。有的仿品款識字跡模糊、筆畫軟弱無力,缺乏真品款識的神韻;有的則在字體的模仿上過于刻板,沒有真品的自然流暢之感。此外,仿品的款識顏色和質(zhì)地也可能與真品存在差異,真品的款識顏色通常深入胎骨,與釉面融合自然,而仿品的款識可能會浮于表面,顏色過于鮮艷或暗淡,容易被識別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