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古錢幣收藏就不會太盲從,比如北宋錢數(shù)量非常龐大,但不同比值,不同文字的錢幣有時價格懸殊。如宋代“皇宋通寶”,一般銅錢價格僅1元左右,而折二篆書銅錢如今的市價卻在2萬元左右。由于目前古錢幣市場價很高,我們今天在古玩市場上所見的許多古錢大多為偽品,集幣愛好者當引起重視,可請一些或同好者當參謀。俗話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尤其是購買錢幣時,多幾個同好做參謀,幫助掌眼,可擴大眼界,開闊思路,避免上當受騙。
乾隆通寶在我們的錢幣收藏中是一種比較常見的錢幣,一般來說,品相比較好的普品市場價值在二十元左右,如果是美品的話估計還會更高一些。乾隆通寶的價值也受版本的影響,有些版本具有較高的收藏價值。例如,雕母和母錢這兩種錢幣數(shù)量較少,品相好的收藏價值可能會達到數(shù)百萬元甚至,五帝錢是清朝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五個皇帝的銅錢,據(jù)說有擋煞、防小人、避邪、旺財?shù)裙π?。目前市場上所見到的五帝錢大部分是仿品,真正到代的五帝錢價格較高,市場上的真品數(shù)量也不多。一般來說,保存完好的五帝錢的價格從幾百元到數(shù)千元不等,具體價格還要根據(jù)其品相、年代、鑄造工藝等因素來確定。
順治通寶光背錢市價100左右,光背錢版別比較多,一般有常川順等,川順,斜川順,單點通,雙點通,爾寶,缶寶,連水治,異書等版別,其中連水治版市價較高,約在1000以上。山西大同扼晉、冀、內(nèi)蒙古之咽喉要道,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洪武七年(1374年),明朝改大同路為大同府,隸屬山西行中書省。洪武九年改為承宣布政使司,此后管轄域不斷擴大,管轄范圍東至北京的居庸關(guān),西起黃河轉(zhuǎn)彎處的偏關(guān),東西延綿千余公里,南北亦有數(shù)百公里。其范圍之大,為明代的九邊。到了崇禎朝末年,陜西延川人姜瓖時任鎮(zhèn)朔將軍印大同總兵官,此時大同地區(qū)所使用的流通貨幣是北直隸京版標準錢,直徑26.7毫米,5.2克。該錢端莊周正,是崇禎通寶中較為規(guī)制的一種。
明末爆發(fā)了以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為的農(nóng)民起義,進而席卷中原地區(qū),成燎原之勢。起義軍與明朝在反復較量中,也波及到姜瓖所鎮(zhèn)守的大同。崇禎十七年(1644年)二月,闖王李自成親率主力進破汾州(今山西汾陽),分向潞安(今山西長治)、河曲、靜樂,遂長驅(qū)太原陷之,然后北向大同。大同總兵官姜瓖見情勢不妙,秘密派人送上降表,有意歸屬大順起義軍。據(jù)《甲申傳信錄》載:“闖軍遂入城,定之。綁姜瓖至,定其叛國之罪,欲斬之,奉闖將張?zhí)炝談襻?,未戮?!比铝?,李自成離開大同時留下張?zhí)炝?、柯天相、張黑臉掌控大同,而姜瓖雖然仍被封為總兵,但已無實權(quán)。此時大同地區(qū)流通的是起義軍大順政權(quán)的鑄幣“永昌通寶”西安版,直徑24.5毫米,重4.11克。李自成北京,明思宗朱由檢自縊煤山,明王朝覆滅。進入京城的李自成為瓦解明軍殘余勢力,多次遣使招降明山海關(guān)總兵吳三桂,吳三桂起初有意歸順,率軍離山海關(guān)進京,行至半路時得知其父吳襄在京遭農(nóng)民軍拷掠,于是打著為崇禎帝復仇旗號,拒降李自成,還師山海關(guān)。四月二十一日,李自成與吳三桂進行“一片石戰(zhàn)役”,吳軍漸漸不支,迫于時局,吳三桂乃降于清朝攝政王多爾袞,兩軍聯(lián)手擊潰大順軍。李自成率殘兵逃回京城。四月二十九日,李自成在北京稱帝,隨即將吳三桂一家老小全部抄斬。次日,李自成火燒紫禁城和北京的部分建筑,率軍退出北京城。本來就不被大順政權(quán)重用的姜瓖有了自己的想法。崇禎十七年四月清將吳惟華率兵進攻大同,六月初六,姜瓖率親信撲向帥府將大順起義軍守將柯天相、張?zhí)炝盏葰⑺篮?,投降清英親王阿濟格,仍舊被委以總兵職務(wù),并協(xié)助清軍鎮(zhèn)壓陜北大順軍高一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