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認證的實施
申請人向認證機構提交其產品管理體系文件、申請人信息、此前進行有機認證的情況(包括不符合項報告、整改行動、整改記錄等)。認證機構在收到申請后進行文件審核和現(xiàn)場評審,如確認申請人能夠完全符合有機法規(guī)要求或僅存在微小不符合項,認證機構將向申請人簽發(fā)有機認證證書,并同時說明對微小不符合項的整改要求。對獲得認證的產品,需每年進行一次現(xiàn)場復查評審。
監(jiān)管和處罰
認證機構應每年對獲得有機認證的企業(yè)和農場進行一次復查,可以采取不預先通知的現(xiàn)場評審。NOP每年對5%以上的獲證產品進行抽樣檢測,并處理認證機構和消費者提出的投訴,投訴處理的結果通常是要求企業(yè)按照要求更換標簽、以前未取得認證的企業(yè)依法取得認證或采取強制性執(zhí)行措施。如果采取強制性執(zhí)行措施,企業(yè)將被處以1.1萬美元以下罰款,并暫?;虺蜂N有機證書。
2010年至今,NOP共查獲23起偽造證書案件。
有機標識的使用
有機標識包括兩部分:在產品標簽上標注“有機”字樣和(或)使用美國農業(yè)部統(tǒng)一的圓形有機標簽(帶有USDA和Organic字樣)。美國聯(lián)邦法規(guī)第七章205款D部分規(guī)定了有機標識的使用要求。只有通過認證的產品才能使用有機標識(年銷售收入5000美元以下的有機農場除外),并在產品標簽上說明實施有機認證的機構名稱
產品認證簡介
有機農業(yè)介紹
聯(lián)合國食品法典對有機農業(yè)的定義:有機農業(yè)是促進
和加強包括生物多樣性、生物循環(huán)和土壤生物活動的農業(yè)生態(tài)
系統(tǒng)健康的整體生產管理系統(tǒng)。有機農業(yè)生產系統(tǒng)基于明確和
嚴格的生產標準,致力于實現(xiàn)社會、生態(tài)和經濟持續(xù)性的佳
化。
產品介紹
簡單的說,產品就是通過有機農業(yè)生產體系生產出來的產品。產品的涵蓋面非常廣,主要包括:
· 有機食品-主要指可食用的初級農產品和加工食品,如糧食、蔬菜、水果、奶制品、畜禽產品、水產品、飲料和調料等;
· 有機農業(yè)生產資料,如有機肥料、生物農藥等;
此外,還有有機化妝品、紡織品、林產品等等,統(tǒng)稱為產品。
北京天助圓夢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從事產品認證十五六年,經驗豐富、水平高、辦事能力強,在全心全意整個服務期間,力??蛻魸M意。 以客戶需求為導向,把為客戶創(chuàng)造價值作為目標。北京天助圓夢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認證現(xiàn)擁有一大批經驗豐富、能力好、的服務團隊,可隨時為企業(yè)提供全面、的產品認證,憑借誠信、、特快的服務準則,我們的收費標準是以項目計費,可通過在線支付;現(xiàn)金支付;銀行轉賬付款,能切實幫助您省錢、省時、省力、省心本著讓客戶少跑路,少花錢,少操心的理念。以過硬的素養(yǎng)和無可替代的敬業(yè)精神,的知識,為廣大的簽約客戶提供產品認證一站式服務。的服務+合理的價格=客戶的滿意!您的滿意是我們不懈的追求!
生產基本要求:
生產基地在近三年內未使用過農藥、化肥等禁用物質;種子或種苗未經基因工程技術改造過;生產基地應建立長期的土地培肥、植物保護、作物輪作和畜禽養(yǎng)殖計劃;生產基地無水土流失、風蝕及其他環(huán)境問題;作物在收獲、清潔、干燥、貯存和運輸過程中應避免污染;在生產和流通過程中,有完善的質量控制和跟蹤審查體系,并有完整的生產和銷售記錄檔案。
加工和貿易基本要求:
原料來自獲得有機認證的產品和(天然)產品;獲得有機認證的原料在終產品中所占的比例不少于95%;只允許使用天然的調料、色素和香料等輔助原料和有機認證標準中允許使用的物質,不允許使用人工合成的添加劑;產品在生產、加工、貯存和運輸的過程中應避免污染;加工和貿易全過程必需有完整的檔案記錄,包括相應的票據。
策劃設計
簡介
該階段主要是做好各種準備工作,包括教育培訓,統(tǒng)一認識,組織落實,擬定計劃;確定質量方針,制訂質量目標;現(xiàn)狀調查和分析;調整組織結構,配備資源等方面。
教育培訓,統(tǒng)一認識
質量體系建立和完善的過程,是始于教育,終于教育的過程,也是提高認識和統(tǒng)一認識的過程,教育培訓要分層次,循序漸進地進行。
層次為決策層,包括黨、政、技(術)領導。主要培訓:
1.通過介紹質量管理和質量的發(fā)展和本單位的經驗教訓,說明建立、完善質量體系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2.通過ISO9000族標準的總體介紹,提高按國家(國際)標準建立質量體系的認識。
3.通過質量體系要素講解(應講解“管理職責”等總體要素),明確決策層領導在質量體系建設中的關鍵地位和主導作用。
第二層次為管理層,是管理、技術和生產部門的負責人,以及與建立質量體系有關的工作人員。
這二層次的人員是建設、完善質量體系的骨干力量,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要使他們全面接受ISO9000族標準有關內容的培訓,在方法上可采取講解與研討結合。第三層次為執(zhí)行層,即與產品質量形成全過程有關的作業(yè)人員。對這一層次人員主要培訓與本崗位質量活動有關的內容,包括在質量活動中應承擔的任務,完成任務應賦予的權限,以及造成質量過失應承擔的責任等。
組織落實,擬定計劃
盡管質量體系建設涉及到一個組織的所有部門和全體職工,但對多數單位來說,成立一個精干的工作班子可能是需要的,根據一些單位的做法,這個班子也可分三個層次。
層次:成立以高管理者(廠長、總經理等)為組長,質量主管領導為副組長的質量體系建設領導小組(或)。其主要任務包括:
1.體系建設的總體規(guī)劃;
2.制訂質量方針和目標;
3.按職能部門進行質量職能的分解。
第二層次,成立由各職能部門領導(或代表)參加的工作班子。這個工作班子一般由質量部門和計劃部門的領導共同牽頭,其主要任務是按照體系建設的總體規(guī)劃具體組織實施。
第三層次:成立要素工作小組。根據各職能部門的分工明確質量體系要素的責任單位,例如,“設計控制”一般應由設計部門負責,“采購”要素由物資采購部門負責。組織和責任落實后,按不同層次分別制定工作計劃,在制定工作計劃時應注意:
1.目標要明確。要完成什么任務,要解決哪些主要問題,要達到什么目的?
2.要控制進程。建立質量體系的主要階段要規(guī)定完成任務的時間表、主要負責人和參與人員、以及他們的職責分工及相互協(xié)作關系。
3.要。主要是體系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及關鍵的少數。這少數可能是某個或某幾個要素,也可能是要素中的一些活動。
確定方針,制定目標
質量方針體現(xiàn)了一個組織對質量的追求,對顧客的承諾,是職工質量行為的準則和質量工作的方向。制定質量方針的要求是:
1.與總方針相協(xié)調;
2.應包含質量目標;
3.結合組織的特點;
4.確保各級人員都能理解和堅持執(zhí)行。
現(xiàn)狀調查和分析
現(xiàn)狀調查和分析的目的是為了合理地選擇體系要素,內容包括:
1.體系情況分析。即分析本組織的質量體系情況,以便根據所處的質量體系情況選擇質量體系要素的要求。
2.產品特點分析。即分析產品的技術密集程度、使用對象、產品安全特性等,以確定要素的采用程度。
3.組織結構分析。組織的管理機構設置是否適應質量體系的需要。應建立與質量體系相適應的組織結構并確立各機構間隸屬關系、聯(lián)系方法。
4.生產設備和檢測設備能否適應質量體系的有關要求。
5.技術、管理和操作人員的組成、結構及水平狀況的分析。
6.管理基礎工作情況分析。即標準化、計量、質量責任制、質量教育和質量信息等工作的分析。
對以上內容可采取與標準中規(guī)定的質量體系要素要求進行對比性分析。
調整結構配備資源
因為在一個組織中除質量管理外,還有其他各種管理。組織機構設置由于歷史沿革多數并不是按質量形成客觀規(guī)律來設置相應的職能部門的,所以在完成落實質量體系要素并展開成對應的質量活動以后,將活動中相應的工作職責和權限分配到各職能部門。一方面是客觀展開的質量活動,一方面是人為的現(xiàn)有的職能部門,兩者之間的關系處理,一般地講,一個質量職能部門可以負責或參與多個質量活動,但不要讓一項質量活動由多個職能部門來負責。目前我國企業(yè)現(xiàn)有職能部門對質量管理活動所承擔的職責、所起的作用普遍不夠理想總的來說應該加強。在活動展開的過程中,涉及相應的硬件、軟件和人員配備,根據需要應進行適當的調配和充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