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歐洲,與中國秦漢王朝遙相呼應的是強大的羅馬帝國。羅馬人憑借其、軍事上的天才,創(chuàng)建了龐大的帝國。作為希臘文明的繼承者和傳播者,他們講求實際,從希臘文明中取其所好,然后隨心所欲地加以運用。羅馬人的浮雕藝術延續(xù)著東方和希臘的古典法則,他們?yōu)閼c祝勝利高奏凱歌修筑起凱旋門和紀念碑,并使之遍布浮雕飾帶。象奧都的《和平祭壇》《圖拉真紀念柱》等富羅馬特色的浮雕代表作,對于羅馬人來說,無疑充分地滿足了他們敘述帝國故事的愛好和熱情。為紀念圖拉真皇帝的功績而建造的《圖拉真像柱》,柱高27米,1米寬的浮雕飾帶圍之盤旋23圈,它完整地敘述了圖拉真征服達西亞人的戰(zhàn)斗故事。雕塑家將希臘藝術幾來的技法和成就都用在這些戰(zhàn)功記事的作品之中,但羅馬人為使后人牢記其功德,而強調(diào)清楚的敘事和全部細節(jié)的準確表現(xiàn)。藝術的性質(zhì)出現(xiàn)了某種改變,其主要目標已不再是和諧、優(yōu)美和戲劇性的表現(xiàn)。與紀念柱同樣的《和平祭壇》,在浮雕的技巧上略有突破。羅馬藝術家在處理空間和深度上比希臘古典藝術家有所進步,如祭壇浮雕,他們處理平面化人物背景的柔軟性,在技術上更到位些,幾乎把后面的人物消失在背景之中的處理手法,將前面的人物浮雕層次托得更高。
浮雕,是在平面上雕刻出凹凸起伏形象的一種雕塑,是介于圓雕和繪畫之間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浮雕的空間構造可以是三維的立體形態(tài),也可以兼?zhèn)淠撤N平面形態(tài);既可以依附于某種載體,又可相對立地存在。
一般地說來,為適合特定視點的觀賞需要或裝飾需要,浮雕相對圓雕的特征是經(jīng)形體壓縮處理后的二維或平面特性。浮雕與圓雕的不同之處,在于它相對的平面性與立體性。它的空間形態(tài)是介于繪畫所具有的二維虛擬空間與圓雕所具有的三維實體空間之間的所謂壓縮空間。壓縮空間限定了浮雕空間的自由發(fā)展,在平面背景的依托下,圓雕的實體感減弱了,而更多地采納和利用繪畫及學中的虛擬與錯覺來達到表現(xiàn)目的。與圓雕相比,浮雕多按照繪畫原則來處理空間和形體關系。但是,在反映審美意象這一中心追求上,浮雕和圓雕是完全一致,不同的手法形式所顯示的只是某種外表特征。作為雕塑藝術的種類之一,浮雕表現(xiàn)出雕塑藝術的一般特征,即它的審美效果不但訴諸視覺而且涉及觸覺。與此同時,它又能很好地發(fā)揮繪畫藝術在構圖、題材和空間處理等方面的優(yōu)勢,表現(xiàn)圓雕所不能表現(xiàn)的內(nèi)容和對象,譬如事件和人物的背景與環(huán)境、敘事情節(jié)的連續(xù)與轉折、不同時空視角的自由切換、復雜多樣事物的穿插和重疊等。平面上的雕鑿與塑造,使浮雕可以綜合雕塑與繪畫的技術優(yōu)勢,使浮雕的塑造語言比之其它雕塑尤其是圓雕,具有更強的敘事性同時也不失一般雕塑的表現(xiàn)性。
壓縮空間的不同程度,形成浮雕的二種基本形態(tài)——高浮雕和低浮雕
玻璃鋼浮雕也叫纖維增強塑料,它也是雕塑的一種類型,它質(zhì)輕、耐腐蝕而且成本是相對較低的特點,它是以合成樹脂的材料為基本材料,以玻璃纖維和制品為增強的材料組成的復合材料。玻璃鋼浮雕的藝術遍布世界,開始是從古埃及和羅馬的神廟的雕塑,到后來有了中國的廟宇、洞窟和君王的陵墓,浮雕的藝術越來越受人們的喜愛。
玻璃鋼浮雕應用范圍十分廣泛,而且玻璃鋼浮雕藝術的粉絲也越來越多,逐漸發(fā)展成為都市新風尚。玻璃鋼浮雕除了具有裝飾作用,使得環(huán)境更優(yōu)美之外,還具有引導人們對美的思考,對歷史的回顧。
玻璃鋼浮雕是雕塑的一種成品類型,具有質(zhì)輕,耐腐蝕,成本相對較低的特點。又稱FRP,學稱纖維增強塑料,國內(nèi)在習慣上稱之為玻璃鋼。它是以合成樹脂為基體材料,以玻璃纖維及其制品為增強材料組成的復合材料。
玻璃鋼浮雕雕塑形狀
浮雕,是在平面上雕刻出凹凸起伏形象的一種雕塑,是一種介于圓雕和繪畫之間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
壓縮空間的不同程度,形成浮雕的二種基本形態(tài)——高浮雕和低浮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