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紅酸枝圈椅起源于宋代的漢族傳統(tǒng)家具,因其圓靠背和椅圈扶手如圓圈而得名,是中國傳統(tǒng)家具的經(jīng)典之作,也是世界家具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圈椅作為明式家具的典型代表,以簡潔、雋永之姿為當(dāng)時世人所鐘愛,其造型具文人氣息。
大紅酸枝圈椅是中華民族特色的椅子樣式之一。圈椅起源于唐代,座靠時可使人的臂膀都倚著圈形的扶手,感到十分舒適,頗受人們喜愛。
大紅酸枝圈椅整體器型,上下為黃金比例。也只有兩張好像一個模子刻出來的圈椅才能搭配為一套。大紅酸枝圈椅榫卯結(jié)構(gòu),清晰可見,無白皮
大紅酸枝比其他硬木如橡木,松木等更硬,據(jù)說大紅酸枝硬度比橡木高70%左右,穩(wěn)定性比橡木高28%左右,沒有凹槽,高硬度和性能使木材耐水和劃痕,是制作家具的貴重木材。
第三個亮點(diǎn)就是它整體,雕花元素的運(yùn)用,它的靠背四角都增加有透雕的卷草紋花伢子,這個卷草紋花伢子是疏密有致的排列上去,它不僅僅只是裝飾作用,同時也有幫助支撐的作用,另外扶手的末端這里式穿枝過蔓的透雕,這一塊它是采用圓雕工藝去雕的,我們看上去它是上下不通透的,這個制作更為考究。
然后就是它下面這一處,角花一體處的雕刻,這里的原來是要把它餿去的一塊材料給它做出來雕花的造型,上下相呼應(yīng),整個椅子的美感也呼之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