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燃機與動力傳動系統(tǒng)
以典型汽油機為例,研究其動力傳動系統(tǒng)所應具備的性能與技術。論述了其中對汽車正常行駛、轉向、停車有較大的關系的變速器技術。
配裝有傳統(tǒng)發(fā)動機的汽車,其動力傳動系統(tǒng)首要的性能要求是可按照駕駛員的意愿提供并傳遞驅動力,并兼顧發(fā)動機的燃油經(jīng)濟性。同時,要求有較好的操縱性及順暢平滑的噪聲-振動-平順性(NVH)性能。
通常,在低轉速工況下發(fā)動機會產生低扭矩,而在高轉速工況下則會產生高扭矩。換言之,汽車起動或從低速向高速過渡時,需要較大的驅動力。即在低車速行駛狀態(tài)下,需要逐漸過渡到高轉速工況。此外,要使進入行駛狀態(tài)的車輛的速度維持在恒定的巡航狀態(tài),可使用較小的扭矩行駛。為了使這種矛盾的兩種狀態(tài)進行正常過渡,需要配備適合的變速器。
為了按照駕駛員的意愿控制車輛行駛動力,其技術關鍵是迅速而順暢地實現(xiàn)變速器的變速動作。為此,技術人員進行了以減少多級AT的級間變速比為目的的研究,以及關于CVT的開發(fā)。此類技術,對于擴大AT的有效變速比范圍及壓縮變速時向起到了顯著作用。此外,隨著變速器的多級化、無級化技術的發(fā)展,按照轉速與扭矩的關系,充分地改善了發(fā)動機的燃油消耗率,同時從其他方面對燃油經(jīng)濟性進行持續(xù)改善,如改善變速器的傳動效率,即削減摩擦帶來的能量損失。如齒輪等旋轉體由于攪拌潤滑油而產生阻力,以及離合器、制動器的拖曳阻力矩等為主要因素,均可視作摩擦帶來的能量損失。對于攪拌阻力,采用擋板的間壁隔離旋轉體與機油室,并進行合理的轉軸布置,使旋轉體(如和二級帶輪)布置在油面上方(圖1)。摩擦以外的損耗,因為油泵產生油壓而需要較高的作功量,尤其是在高壓下運轉的CVT。為削減損耗,可利用提高工作油(CVT流體)的金屬摩擦因素,以降低傳動帶夾緊液壓力,以及削減各部位的潤滑油泄漏量以降低輸油量。另外,通常與自動變速器匹配使用的液力變矩器,不需要操作離合器即可使用,同時,由于其扭矩的放大作用,有利于提高起步時的驅動力。另一方面,液力聯(lián)軸節(jié)會帶來一定的能量損失。由于在液力變矩器中內置了鎖止離合器,直接連接輸入軸與輸出軸的方式,能夠減少能量損失。近年來,拓寬鎖止范圍的研究還在不斷進行中。
山東青島嶗山 工程機械配件 鏟車傳動油濾清器 鏟車變速箱濾芯 鏟車變矩器濾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