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渣分類與收集
源頭分類
根據(jù)電鍍工藝(如鍍鉻、鍍銅、鍍鋅等)和廢渣形態(tài)(污泥、濾渣、殘渣等)分類收集,避免不同成分混雜增加處理難度。
舉例:含鉻廢渣(六價鉻毒性高)與含鎳廢渣需分開收集,防止后續(xù)處理時交叉污染。
密封存儲
采用防滲漏容器或倉庫存儲,避免雨水沖刷導致重金屬流失污染土壤或地下水。
主流處理技術
濕法冶金:用酸 / 堿溶解廢渣,通過萃取、沉淀分離金屬離子,適用于高濃度金屬廢渣。
火法冶煉:高溫熔煉廢渣,金屬轉化為合金或氧化物,適用于處理含貴金屬的陽極泥。
固化 / 穩(wěn)定化:用水泥、樹脂包裹廢渣,降低重金屬遷移性,用于無害化處置。
環(huán)保處理
回收過程中產(chǎn)生的廢液(如含酸、含氰、含重金屬離子)需經(jīng)中和、沉淀、吸附等處理,達到環(huán)保排放標準后排放。
固體廢料(如浸出后的殘渣)若仍含微量貴金屬或有害成分,需進一步安全處置(如固化、填埋)或二次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