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器和繡品也不大受追捧,因為其保存比較困難,對一般收藏者來說,一旦保存不當,藏品就可能毀在自己的手里。在文房四寶中,由于筆、紙、墨難以保存,所以存世量就比較少,一般藏家也不追捧這類東西?,m瑯器、金銀器和鼻煙壺收藏者較少,市場也比較冷。
雜件中的竹、木、牙、角雕、硯臺、紫砂壺、琺瑯器等,主要興盛于明代中期以后,清乾隆時期各種雜件工藝品的工藝制作達到了頂峰。明清時期的硬木家具及瓷器工藝紋飾,與竹木牙角玉雕、鼻煙壺、紫砂壺、硯臺上的雕琢工藝有很多相似之處。俗話說,一專多能,一通百通,明清時期很多雕刻家,既會雕玉器,也會雕竹器、牙器、角器、木器。凡懂得鑒定明清時期的彩瓷紋飾、家具紋飾、玉雕工藝者,多少也懂得竹木牙角玉雕、鼻煙壺、紫砂壺、銅墨盒上的雕琢工藝。
中國的收藏雜項門類眾多,包含玉器、金銀器、銅器、竹木器、牙角器、琉璃器、料器、琺瑯器、紫砂壺、鼻煙壺、硯臺、古墨、印章、錢幣、翡翠、琥珀、珊瑚、水晶、珍珠、瑪瑙、果核雕等等。中國作為有著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各個博物館中館藏琳瑯滿目,美不勝收。
自古以來,我國就有收藏和鑒賞古玩的傳統(tǒng)。早在東周時期,就有“藏寶于室”的說法。唐代以后,收藏鑒賞之風日益盛行,出現(xiàn)了許多的收藏家和鑒賞家。宋代更是古玩市場的繁榮時期,當時的官府和民間都有收藏古玩的習慣。明清兩代,古玩市場日益繁榮,鑒賞家們總結(jié)出一套豐富的鑒賞理論和方法。
如何在投資與收藏古玩雜項時規(guī)避風險與誤區(qū)
1. 加強學習:了解古玩雜項的歷史、文化和鑒賞方法,不斷提高自己的鑒賞水平。
2. 謹慎購買:在投資與收藏古玩雜項時,要謹慎對待,避免盲目跟風。
3. 注重真?zhèn)危嘿徺I古玩雜項時,務必確認其真實性,以免陷入贗品陷阱。
4. 保持理性:不要把收藏古玩當作賺錢的途徑,應以興趣愛好為主,保持理性心態(tài)。
5. 傳承文化:在收藏古玩的過程中,關注其文化內(nèi)涵,傳承我國文化遺產(chǎn)。
在雜項類的收藏中,不同的小類別受市場追捧的程度是不一樣的。從價格上看,雜項收藏更多注重的是藏品的材質(zhì)或者質(zhì)地。單就材質(zhì)來說,雜項中相對而言比較受追捧的是陶瓷和玉器。因為陶瓷自古以來就是受人青睞的一個類別,其很多,文化內(nèi)涵豐富。因此在雜項中,陶瓷制的文房清供,大家都比較喜愛。
傳世竹雕作品在南方比較多,因為歷史上的竹雕流派嘉定派、金陵派就在江浙一帶。從竹制文房清供的保真度來說,江蘇、安徽附近的真東西相對多些。因為江蘇文人比較多,文化也比較悠久,還盛產(chǎn)竹子。文人附庸風雅,直接參與制作,所制造出來的工藝品非常雅致。這些地方收藏的傳世品較集中,其中不乏很好的作品。而北方竹雕少,大多是以前做官的舊士紳帶到北方來的。由于北京是五朝古都,是全國的政治文化中心,各地的文人士紳在到北京做官、會友、游玩時,都會把當?shù)氐奈幕禺a(chǎn)帶到北京,所以北京也是一個竹雕相對集中的地方。
牙雕本來在山西、廣東、蘇州等地存有一些,市面上相對集中。但是,據(jù)市場調(diào)查反映,近這些地方的牙雕反而不多了,大部分牙雕作品向大一些的城市,或者古玩收藏比較熱的地方,如北京、上海轉(zhuǎn)移了,所以在這些地區(qū)也不易找到了。不過,偶爾還是能夠淘到。
玉石類的雜項,在重要的產(chǎn)石區(qū),如福建壽山、浙江青田、浙江昌化、河南南陽等地較多。當然,這里的贗品也不少,收藏時要多加注意。漆器也是南方比較多,但是雕漆、填漆等在北方的存世量大一些。絲織品方面,除了宮廷的某些絲織品,四大名繡在各地方流傳下來的都不少,民間織繡在傳統(tǒng)文化發(fā)達的地區(qū)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