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處理
如果按某些報道呼吁的那樣,在中國建造一個的、能夠批量處理廢電池的工廠,是否可行呢?國家環(huán)保總局污控司固體處彭德富工程師介紹說,建設(shè)一個廢電池回收處理廠,需要投資1000多萬元幣,而且還要每年至少回收4000多噸廢舊電池,工廠才能運轉(zhuǎn)起來。而實際上要回收這樣大數(shù)量的廢電池十分困難。以首都為例,在大力宣傳和鼓勵下,3年才回收了200多噸。在環(huán)保城杭州市,廢電池的回收率也只有10%。據(jù)了解,目前瑞士和日本已建好的兩家可加工利用廢舊電池的工廠,現(xiàn)在也因無人進行加工利用廢電池處于停產(chǎn)狀態(tài)。
電池回收“濕處理”:
除鉛蓄電池外,各類電池均溶解于,然后借助離子樹脂從溶液中提取各種金屬,用這種方式獲得的原料比熱處理方法純凈,因此在市場上售價更高,而且電池中包含的各種物質(zhì)有95%都能提取出來。濕處理可省去分揀環(huán)節(jié)(因為分揀是手工操作,會增加成本)。馬格德堡這套裝置年加工能力可達7500噸,其成本雖然比填埋方法略高,但貴重原料不致丟棄,也不會污染環(huán)境。
同樣是電池回收,鋰電池因為“工藝難,再利用空間小”等先天因素?zé)o的個體戶是難以操作的。相比之下,鉛酸電池的回收舊對商販們充滿了“力”。個體商販從事廢舊電池回收時:沒有污染成本,不交稅,差價多少就賺多少!
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