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器型以現(xiàn)有藏品看,高的瓶其高度約為19厘米,大的碗其口徑約為23厘米,高足杯其高度約為7.6厘米,盤的口徑約為16-18厘米,罐的高度約為8-13厘米,杯的口徑約為7-8.5厘米。因此可以看出斗彩器型小巧,典型作品有敞口把杯、高士杯、三秋杯、鸚鵡啄金杯、嬰戲杯、葡萄杯、高足杯、雞缸杯、天字罐、扁罐、膽瓶、碗等。屬的還是成化斗彩雞缸杯。各種器型都是莊重圓潤,玲瓏俊秀,造型的輪廓都是由一種柔韌的直中隱曲、曲中顯直的線條構(gòu)成,因而風貌有殊。
辨胎釉
成化斗彩用麻倉瓷土礦制作出的瓷胎大的特點就是質(zhì)感柔糯、白凈、細膩,在強光照射下呈肉紅色胎質(zhì)潔白、細密、胎體秀美而輕薄,有的近似于脫胎。施釉潔白肥腴,釉質(zhì)特,潤如凝脂,呈半透明狀,若迎光透視,隱約可見胎體泛出淡淡的肉紅色,麻倉土在此時消耗殆盡,后續(xù)琺瑯彩也無法使用,成為成化斗彩的鮮明特征。
對比仿品胎體厚薄不一,胎壁不平,胎質(zhì)灰白,缺少對應原料,現(xiàn)代主要以高嶺土為主。色彩不夠艷麗,如紅、黃、綠、紫等。成化斗彩色調(diào)特色不一,現(xiàn)代工藝顯色無法跟成化水平相比,無法形成成化的具體風格。仿品上釉輕薄,沒有脂感,胎土雖厚重,但透亮性不如成化明顯。
辨款識成化斗彩瓷器都以青花料署款,青料署款,字體為楷書體,不見篆書。所署款識可以分成兩種:朝代款{大明成化制}跟天子款。成化斗彩的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款,在明清幾陶瓷款中,其風格顯得十分怪異,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它這種書法風格,說野又不野,說正統(tǒng)又不十分正統(tǒng),反正有點怪怪的感覺,但又還蠻有味,學書法的人都很難學,幾乎摸不著門??涤呵鲁苫挠陨礁?,但在款識這項上,一下就露了餡,不是他們不想寫成原樣,實在是太難學了?,F(xiàn)代高仿,通過電腦描摹能不能達到原樣,我估計還是有差別,畢竟描摩和書寫在氣韻上還是不同的。我想,現(xiàn)代高仿要仿成化款的話,只能是從電腦想辦法了,如果靠寫款藝人的話,幾乎不可能達到成化真款水平?,F(xiàn)代陶瓷藝人,大多沒有書法功底,即使懂點書法,要寫成成化那種野不野正不正的風格,沒個十年二十年沒戲,這種投入產(chǎn)出比幾乎為零,無論是理智的人感性的人,都不會選擇花個十年二十年來練成化款識,只為寫在成化仿品上。
辨紋飾成化斗彩裝飾花紋有人物、荷花、蓮花、靈芝、蔓草、牡丹、菊花、團花、山石、花鳥、鴛鴦、蝴蝶、天馬、海獸、龍、雞、瓜果、高士、海水龍紋、鴛鴦蓮池、纏枝蓮等。
成化年間的斗彩,其繪畫圖案均為宮廷畫師親自創(chuàng)作,其線條生動流暢,筆法活潑。成化斗彩紋飾特點纖細柔和,用雙線勾勒填色,淡雅飄逸,裝飾方法多樣,如填彩、點彩、覆彩、染彩等。呈色濃淡搭配講究,以平涂為主。選題講究,每件器物精心配制合適紋樣,結(jié)構(gòu)多樣,可規(guī)矩端正,也可隨意自然。
對比仿品紋飾呆板,手藝欠佳,當然也有老師傅可調(diào)制紋飾細膩,但成品整體不夠?qū)ΨQ,風格跟成化斗彩有明顯差距。配色濃淡不一,跟真品有很大反差,給人以不舒適的畫風。
1994年4月,在香港蘇富比舉行的一場關(guān)于中國文物的拍賣會上,一件明朝瓷器被拍出了2917萬港元的價格??赡艽蠹覍@個數(shù)字不敏感,要知道當時這件瓷器創(chuàng)造了中國古代瓷器在拍賣史上的高成交記錄。
無偶,2014年4月,同樣一件瓷器在香港蘇富比的拍賣會上,被拍出了2.8124億港元成交價刷新中國瓷器世界拍賣紀錄。說到這里,很多人應該猜到瓷器的名字,它就是大名鼎鼎的明成化斗彩雞缸杯。
據(jù)歷史文獻記載,斗彩始于明宣德,但實物。成化時期的斗彩受推崇,明清文獻中也稱之為成“窯彩”或 "青花間裝五色"。傳世成化斗彩瓷器圖案繪畫簡練,內(nèi)容主要是花鳥、人物。
對“斗彩”一詞,通常的理解是以釉下青花為輪廓,釉上填以彩色,燒成后遂有釉下彩與釉上彩斗妍斗美之態(tài)勢,故稱“斗彩”。但也有其它理解。有人認為“斗彩”應為“豆彩”,因為綠色如豆青。有人認為“斗彩”應為“逗彩”因為釉下與釉上彩似在相互逗趣。
成化斗彩雞缸杯為明代成化皇帝的御用酒杯,燒造時因帝王之家的高要求,成品率不高,上品供奉宮廷,次品則被銷毀,因而流傳到民間的數(shù)量極少。在古代瓷器收藏家之中就已經(jīng)流傳這樣一句話:“寧存成窯,不茍富貴?!绷碓凇度f歷野獲篇》中則有“成窯酒杯,沒對至博銀百金?!背苫俑G瓷器受人追捧程度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