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范圍 工業(yè)、登山、攀巖、崖壁、城市、高空、溪谷等多重情景下的繩索技術。 山地救援隊,城市高空救援隊,繩索愛好者,戶外運動愛好者,工業(yè)高空作業(yè)人員,消防隊,特警,安全管理人員,應急救援小組
部分消防官兵自知繩索救援技術的重要性,也有許多人主動找網(wǎng)絡視頻資料參考技術,主動模彷戶外攀巖探洞技術,希望提高自己的救援能力,這種“學習”模式難免有斷章取義的毛病,學到表面功夫,但對當中原理可能一知半解,這未必能真正提高技術,反而可能會帶來更高風險。
爬坡穿越工程操作說明: 大型消防中攀爬和穿越的訓練場地設有攀巖墻操作平臺(高9米,寬不小于6米,深不小于3米,平臺護欄和頂部系繩支點不小于1.8米)。巖壁是以速度攀巖。根據(jù)國際攀巖聯(lián)合會的標準速度跑道,巖壁與垂直鋼架的夾角為5°,攀爬平面為玻璃鋼板或實木板,尺寸為90cm×90cm,每塊巖板在巖壁對面(或側面)30m處有一個操作平臺(可攀爬、越邊搭建),訓練塔內離地面5m處設一個終點線。攀爬設施與訓練塔之間距離地面10m的高度有一根交叉繩(兩根螺旋救援繩并列)。提前準備好攀巖保護繩、跨繩和座椅懸掛支點。 在火鐵軍大賽訓練塔內地面合適的位置設置終點線。在攀爬設施和訓練塔之間,離地面一定距離處設置一根穿越繩。提前準備好攀巖保護繩、渡繩、座椅懸掛支點,在渡繩起點設置小繩(地上纏繞腰結)和救援牽引繩。
攀巖穿越是攀巖和大繩穿越的結合。通常這個項目的練習主要是用來在山里救人,做表演訓練。如果有人被困在危險的山上,需要救援,消防員應該克服高空跳躍的恐懼,綜合運用攀爬技巧來到被困者身邊進行救援。
繩索技術是一套利用繩索系統(tǒng)在高空環(huán)境行進的技術,當中有上升、下降、橫移及輔助攀登等模式。
利用這項技術人員可更有效更安全地到達一些以傳統(tǒng)方式(如腳手架/棚架、吊籠/吊船等)難以到達的位置。
我國城市發(fā)展迅速,密集樓群、大型建設,造就越來越多復雜的高空環(huán)境。一旦發(fā)生事故,人員營救或撤離都是極為艱險的任務。早期消防救援長時間使用日式螺旋繩技術和部分美式標準技術,這些技術的實際使用效率及效果并不理想,每年都有消防官兵因此負傷和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