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與孩子相處
1、家長要看到孩子的成長,尊重孩子的自尊心,與他們建立一種親密的平等的朋友關系,并允許孩子也能參與家庭的管理。
2、家長要相信孩子有立處理事情的能力,盡可能支持他們,在其遇到困難、失敗時,應鼓勵安慰,成功了應盡量給予表揚。
父母需要受到孩子的尊重,他們大都視子女的幸福為自己的生命。他們的忠告,往往是自己生活經(jīng)驗的總結,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作為子女應經(jīng)常向父母談談自己的思想和活動內(nèi)容。當自己的選擇與父母的愿望相違時,要通過商量來解決,要擺出事實,來證明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
學校老師的教育方式也是導致學生叛逆心理的原因之一。有些老師不了解高中生的心理特點,居高臨下,指示學生怎樣想,怎樣做,根本不與學生交流思想,共同探究,這容易激起學生叛逆心理。
另外,大眾媒體一些不恰當?shù)匿秩疽彩菍е屡涯嫘睦硪粋€因素。比如一些影視作品,極力美化叛逆者的個人行為,夸大叛逆者的能力,鼓吹個人主義。許多高中生十分欣賞電視、卡通片中描寫的“叛逆英雄”。
孩子小時候的一些行為,導致了他們心里的不健康,致使孩子的自閉,對社會和世界的不相信,造成懦弱,膽怯,嚴重可能引起自殺。年幼時的小型偷竊,違背良心的話和事,甚至是面對了不敢面對的事,或者過早見識了悲慘死亡,都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常言道:“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只要我們尊重和信任孩子,走進孩子的心靈,平視他們的叛逆行為,我們相信每個孩子都是好孩子。因此,教師也要做到以下幾點:
(1)、學生與老師在道德人格與法律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所以,教師也要尊重學生的人格。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不對學生冷嘲熱諷、不對他們進行心理施暴,做一個合格的老師。
(2)、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個性,沒有兩個完全一樣的孩子,因此,我們不能把學生培養(yǎng)成一模一樣的人,更不要強迫學生按我們的意愿行事,做一個毫無主見的“傀儡”,我們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只有這樣才能培養(yǎng)出有創(chuàng)造力和動手能力的人才。
(3)、蘇霍姆林斯基認為:自尊心是人性的頂峰,激發(fā)學生的自尊心是教育工作的頭一條金科玉律,而且十分形象地指出:對它“要小心得像對待一朵玫瑰花上顫動欲墜的露珠?!边@些論述給了我們的啟示:只要教師尊重學生,相信學生,熱愛學生,激發(fā)學生的自尊心,學生就會增強信心,向著好學生的方向努力,終就一定能成為一個好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