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早期篆書款,多作四字兩行或六字三行排列,運筆轉(zhuǎn)折處圓滑,“制”字左上部分寫法如第9款圖。還有一種“乾”字左邊上部的“十”字寫成“山”字形,中間的“日”字寫成“由”字,這種少見的乾隆官窯款寫法屬于乾隆初期唐英任督窯官時使用的字體。中晚期流行的格式,大都作六字三行排列,多數(shù)不加圈框,篆書款的字體工整。
近年來,在藝術(shù)品收藏市場上清三代瓷器一直受到市場的大力追捧,特別是乾隆瓷幾乎成為瓷、天價瓷的代名詞。在2006年香港佳士得拍賣會上,香港收藏家張永珍博士以1.5123億港元拍得清乾隆御制琺瑯彩杏林春燕圖碗;在2010年10月7日香港蘇富比拍賣會上,一對乾隆御制琺瑯彩捶瓶和一只清乾隆萬壽連延圖長頸葫蘆瓶,分別以1.4066億港元、2.5266億港元拍出。凡“乾”必貴,已成為拍場的一大現(xiàn)象。
乾隆官窯款以青花款為主,色調(diào)深沉,也有抹紅和琺瑯料,還有金彩、紅彩、藍料彩與刻款等??傊?,乾隆青花款大都字體工整,青花深沉,個別有字體偏斜草率、連筆書寫和青花深淺不一的極少現(xiàn)象。
鑒定要點
1、造型規(guī)整,比例適宜,外觀曲線雖不及雍正時的優(yōu)美,但仍比嘉、道時期的雋秀,小件器物尤為。前期器型和雍正時一樣恰到好處,后期則顯呆滯。此后各朝的造型風格,除嘉慶初尚能恪守乾隆l日樣外其余者皆 為依次遞減,每況愈下。
2、前期胎體細潤,后期漸趨粗糙。
3、青花呈色雖有多種表現(xiàn),但以穩(wěn)定的蘭色居多。初期有黑褐、青灰、淡蘭各色,色調(diào)均沉著,紋飾清晰。
4、爐鈞釉到乾隆時與雍正時不同,其顏色由松石綠和深蘭色組成。
5、法瑯彩也稱“古月軒”或叫“瓷胎畫琺瑯”,一般都有“乾隆年制”四字楷書的蘭料款。
6、古銅彩就是用粉彩及金彩,在瓷器上進行繪畫,用來模仿古代青銅器的紅、綠、蘭各色銹斑,這是乾隆時期瓷器彩色的發(fā)明。
7、乾隆瓷器中,有流行在紅、黃、蘭、綠、等彩地進行可繪畫,可稱為彩地繪畫。
8、有的彩地上開出圓光進行繪畫,稱作開光繪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