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世紀(jì) 大利益瑪銅彌勒立像
高27.5 公分
1,500,0 港元
190, 美元
本尊菩薩為尼泊爾早期造像,菩薩呈優(yōu)美的三折枝式站立,身體重心落于一邊。左手自然下垂托寶瓶,右手自然下垂施與愿印,這是彌勒菩薩明顯的標(biāo)識。頭帶寶冠,發(fā)髻高聳,菩薩面目清秀,眼瞼下垂,雙眉上挑,鼻梁挺真,側(cè)看呈管狀,下巴圓潤,雙唇微開,嘴角帶微微的笑容,沈靜典雅。頭后現(xiàn)火焰形頭光,上軀袒露,頸前飾瓔珞,斜披圣帶,下身薄裙貼身,裙褶自然流暢,隨風(fēng)飄垂,極富裝飾性。此尊造像給人高雅而富于裝飾美感,是一尊九至十世紀(jì)尼泊爾造像的佳作。
唐代 銅鎏金釋迦牟尼
高23 公分
1,100,000 - 1,500,000 港元
140,000 - 190,000 美元
此釋迦牟尼面龐渾圓,雙頰豐盈,肉髻高聳,雙眉刻劃深邃,細(xì)目下晗,鼻梁高挺,福耳長垂,微帶笑意,恬靜安詳。頸施弦紋三道,上身挺直,左胸坦露,特別之處是天衣綢緞覆搭左肩。綢衣表面光素?zé)o紋,單靠造型來表現(xiàn)高超的工藝,衣褶細(xì)密均勻,層層覆疊,腹上結(jié)帶。
佛右手下垂施觸地印,左手上揚,全跏端坐。袈裟柔軟垂掛,紋理飄逸流暢。下承覆式單層蓮花高座。此像造型傳神,紋飾簡潔,身軀健壯,肌肉感強,帶有明顯的唐代造像風(fēng)格。整體鎏金,經(jīng)信徒長期謨拜,部份斑駁脫落,然體格較大,保存完好,實屬不易。
明代的佛像有以下特點特征:
1、面相豐潤,細(xì)眉長目,高鼻,薄唇,額頭較寬,大耳下垂。表情莊重而不失柔和。
2、身材比較勻稱協(xié)調(diào),衣著輕薄貼身,線條流動柔和,衣褶轉(zhuǎn)折自若。
3、菩薩肩寬腰細(xì),袒露上身,身姿婀娜,呈S型,瓔珞,佩飾精密繁復(fù)。
以真品翻模制作。這種用真品做模再翻新的作偽法,乍一看整體很像,但拿在手中就會有過重或過輕的感覺,銅質(zhì)也很生硬,銹色也不自然,鎏金都是以電鍍法鎏的金,光澤極不自然。古代是用水銀法鎏金,色澤很沉穩(wěn),給人以厚實的感覺,雖然經(jīng)過長期的磨蝕會露出銅胎之色,但古意盎然,這是仿品無法比擬的,翻模的偽品往往在細(xì)部上交代不清。
以款識作偽可分為真品偽款、偽品真款和偽品偽款三種銅佛像。比如,在明代早期銅佛像上加刻“大明永樂年施”或“大明宣德年施”款,其實,這反而破壞了真品的品相?!皞纹氛婵睢本褪乔懊嫠f的用“東拼西湊”法造成的,在真品有款的座子或背光上,加上新銅佛像,銅佛像是偽的,可款是真的。當(dāng)然,還可以從字體、字形上來分析。偽品偽款自然是一無可取??傊?,要綜合判斷,才能運籌帷幄,買到真貨.
佛家認(rèn)為釋迦牟尼佛有三十二種不同凡人的容貌,稱為三十二相,還有八十種小特征,合稱八十種好。但是這許多的“相”和“好”在造像上是無法表現(xiàn)出來,一般只有“眉間白毫相”、“頂髻相”、“手足指縵網(wǎng)相”等能明確的顯示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