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脂在使用過程中應防止懸浮物、有機物及油類等的污染,同時又要防止某些廢水對樹脂的劇烈氧化作用。因此,酸性氧化廢水進入陰樹脂前應去除重金屬離子,以防止重金屬對樹脂的催化作用。每次設備運行完畢后應將交換柱中廢水排回廢水池,代之以自來水或凈化水浸泡。樹脂飽和后要及時再生,再生后不宜長期在原液中浸泡停放,應及時淋洗干凈。
無論是陽樹脂或陰樹脂,當使用若干周期后,都會發(fā)生交換容量下降的現(xiàn)象。容量下降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采用不完再生,樹脂上有一定量的未被再生下來的離子逐漸累積,影響交換的正常進行;另一方面,例如含鉻廢水中的H2CrO4及H2Cr2O7等對樹脂都有氧化作用,使樹脂中Cr3+越來越多,影響樹脂的正常工作。因此,當樹脂容量有顯著下降的趨勢時,應進行樹脂的活化。
由于離子交換樹脂的親水性,因此它總含有一定數(shù)量的水化水(或稱化合水分),稱為含水率。含水率通常以克濕樹脂(去除表面水分后)所含水分百分數(shù)來表示(一般在5%左右),也可折算成于克干樹脂的百分數(shù)表示。
濕真密度 指樹脂在水中充分膨脹后的質量與真體積(不包括顆粒孔隙體積)之比(g/mL),一般為1.04~1.30g/mL。不同類型樹脂,濕真密度不同。即使同一類型的陽樹脂或陰樹脂,由于所含交換離子種類不同,濕真密度大小也不相同。
正常運行狀態(tài)下的樹脂,在失效過程中,樹脂顆粒會產生膨脹或收縮的內應力。樹脂在長期的使用中,多次反復膨脹和收縮,是造成樹脂顆粒發(fā) 生裂紋或破碎的主要原因。樹脂膨脹與收縮的速度取決于樹脂轉型的速度,而轉型的速度又取決于進水的鹽類濃度和流速。
離子交換法是利用離子交換劑對廢水中的有害物質進行交換分離,常用的離子交換劑有腐殖酸物質、沸石、離子交換樹脂、離子交換纖維等。離子交換的運行操作包括交換、反洗、再生、清洗四個步驟。此方法具有操作簡單、可回收利用重金屬、二次污染小等特點,但離子交換劑成本,再生劑耗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