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其制造工藝
集成傳感器是用標準的生產硅基半導體集成電路的工藝技術制造的。通常還將用于初步處理被測信號的部分電路也集成在同一芯片上。
薄膜傳感器則是通過沉積在介質襯底(基板)上的,相應敏感材料的薄膜形成的。使用混合工藝時,同樣可將部分電路制造在此基板上。
厚膜傳感器是利用相應材料的漿料,涂覆在陶瓷基片上制成的,基片通常是Al2O3制成的,然后進行熱處理,使厚膜成形。
陶瓷傳感器采用標準的陶瓷工藝或其某種變種工藝(溶膠、凝膠等)生產。
完成適當?shù)念A備性操作之后,已成形的元件在高溫中進行燒結。厚膜和陶瓷傳感器這二種工藝之間有許多共同特性,在某些方面,可以認為厚膜工藝是陶瓷工藝的一種變型。
每種工藝技術都有自己的優(yōu)點和不足。由于研究、開發(fā)和生產所需的資本投入較低,以及傳感器參數(shù)的高穩(wěn)定性等原因,采用陶瓷和厚膜傳感器比較合理。
靈敏度的選擇
通常,在傳感器的線性范圍內,希望傳感器的靈敏度越高越好。因為只有靈敏度高時,與被測量變化對應的輸出信號的值才比較大,有利于信號處理。但要注意的是,傳感器的靈敏度高,與被測量無關的外界噪聲也容易混入,也會被放大系統(tǒng)放大,影響測量精度。因此,要求傳感器本身應具有較高的信噪比,盡量減少從外界引入的干擾信號。
傳感器的靈敏度是有方向性的。當被測量是單向量,而且對其方向性要求較高,則應選擇其它方向靈敏度小的傳感器;如果被測量是多維向量,則要求傳感器的交叉靈敏度越小越好。
22.內應力是在沒有外力存在的情況下,材料內部由于結晶﹑取向﹑收縮等原因所產生的應力23.注塑機螺桿可分為輸送段、壓縮段、計量段24.生產中出現(xiàn)品質異常時,組長得到品質異常信息后,10分鐘內要求技術員處理,技術員在1小時內不能解決時應向領班報告,領班在2小時內不能解決時應向課長報告,課長在4小時內不能解決,應向經(副)理報告。25.模具在生產過程中需要修模需要做哪些表單模具修模單、模具批鋒管理表、生產日報表。26.通常模具的澆注導流由主流道﹑分流道﹑澆口和冷料井構成27.影響注塑制品的常見缺陷有批峰、 缺膠 、縮水 、流痕、熔接痕、變形 、應力痕、 尺寸變化。28.預塑計量過程的熱能來源_塑膠內部的摩擦熱和黏性熱、加熱元件的加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