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鑒定紅山玉器,主要是看材質(zhì)、看器型、看皮殼、看包漿、看沁色、看工藝、看老化的痕跡、看玉質(zhì)的變化。
? ? ??很多藏友對于一件東西的判斷真?zhèn)危馁|(zhì)、器型、皮殼、包漿、沁色、工痕、老化的痕跡、玉質(zhì)的變化等等,比如說
十個點,有一點不對,那九個點再對也得把它槍斃掉。
? ? 但是,我反過來說,一件東西如果是真品的話,它就應(yīng)該都是對的;如果一件東西是假的,除了老料新工料對,剩下的都應(yīng)該是不對的。一件兒東西怎么可能看出來九個都是對的,一個是不對的呢?這根本從理論上就應(yīng)該說不過去嘛!是吧?
這就說明還是我們的眼力欠佳,能把一件仿品的九個地方都能看對,后一個地方露餡了。。。。我都寫樂了
? ?其實露餡的不是后一個破綻,而是我們能把仿品的九個地方都能看真的眼力。我們?nèi)绻诠庞竦囊粋€方面真正能夠做的完全吃透了的話,真品的東西,其實是完全可以在一點上一槌定音的。當(dāng)然,如果能從更多的方面綜合判斷,那就是更加有把握了。就比如說象牙、鼻子、耳朵、腿都能夠熟悉,再判斷這個動物是不是大象,你是不是更加明確了?
很多人達(dá)不到像不聞山人老師的眼力,所以,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說,有研究也罷,有方法也罷,有一定的眼力也罷,古玉要分為三類,而不是兩類:能看懂的真品,能看懂的假品,第三類,是看不懂真假的東西。
沒有第三類,那就不是我們的看古玉的方法有問題了,而是我們的思維錯了。這就是所謂“術(shù)”和“道”的區(qū)別。
判定古玉真?zhèn)问欠浅@щy的,鑒定者往往遇到三種情況:
a.在短時間內(nèi)能明確作品為古玉;
b.在短時間內(nèi)能判定作品為假古玉;
c.一時不能做結(jié)論,對作品真?zhèn)我M(jìn)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