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機器局開始鑄行“吉林省造光緒元寶”銀元。從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起,吉林銀元的幣文增加了甲子紀(jì)年,相繼有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中心圖案有萬年青、太極圖等多種版別,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又出現(xiàn)兩種新版別,一種是中央滿文“大清”,另一種正面中央有阿拉伯?dāng)?shù)字,一元是“11”,二角是“2”,一角是“1”。 [1]
1914年,袁世凱在北京以大的名義公布了《國幣條例》及《國幣條例施行細(xì)則》,規(guī)定“圓”為一個價格單位,每枚銀元重量為庫平純銀六錢四分八厘。這年12月,由天津造幣廠開始鑄造鐫有袁世凱頭像的銀元。1915年后,各省仿鑄,到1923年止,共鑄發(fā)7500萬枚。
銀元,又稱銀幣、 洋錢, 清代為“龍洋”、“大洋”, 民國“大頭”居多, 為袁世凱、孫中山大頭像。孫像開國紀(jì)念幣又稱“小頭”,背帆船又稱“船洋”。隨著存世量的不斷減少、收藏與愛好者的不斷增多,銀元造假賣假成了一些人牟利的手段,引人上當(dāng)受騙。源于此,如何鑒別真假銀元已成為收藏愛好者不可缺少的知識。結(jié)合本人所學(xué)知識和多年的收藏鑒別經(jīng)驗,現(xiàn)介紹幾種粗淺的鑒別方法,供初涉銀元收藏的愛好者參考。
夾餡銀元:它的外層包裹兩層銀皮,銀層比較厚,磨擦一般不易磨出痕跡。這種夾餡銀元是假銀元為常見的一種,內(nèi)夾銅、鐵、鋼、鉛、鋅、錫等多種成分,敲擊出來的聲音厚實、短促沉悶,沒有轉(zhuǎn)音,重量比真銀元輕,通常不足25克。
真銀元的特點主要是聽聲音脆而洪亮,有音韻,互擊有余音產(chǎn)生,反之則偽;看其幣面顏色潤白,圖案自然清晰,色澤細(xì)膩豐富。當(dāng)然真正細(xì)致鑒定的過程可歸納為四個方面:聽聲音、看外形、稱重量、定成色。
稱重量。一般真銀元流通時間長短有異,磨損程度各異。但同一品種、版別的銀幣,其質(zhì)量不會相差1克。比如壹圓銀幣重量平均約26.5克,半圓重量平均約13.25克。成色為88%則定為真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