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宋代,雖然常用銀兩,但因為不做流通使用,法律上不被視作貨幣,所以國家并不壟斷其鑄造權。比如這次在成都博物館展出的銀鋌,通過其上的刻字便可知是私人銷鑄,經專人驗收后賣給官府,官府再拿去向朝廷上貢。雖然銀錠是從元代開始得名“元寶”,但元朝的統(tǒng)治者忽必烈及其后人卻更加不愿讓白銀成為貨幣——他們大力推行的是紙鈔,為此甚至禁止民眾使用銅錢。這種由桑樹皮做成的柔韌紙鈔,給馬可·波羅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吧w大汗國中商人所至之處,用此紙幣以給費用,以購商物,以取其售物之售價,竟與無別。”元代的純紙幣流通制度,在當時的世界遙遙——要知道,作為英鎊前身的英格蘭銀行券,直到17世紀才登場——然而好景不長,隨著元代中后期時局混亂,鈔票的濫發(fā)和貶值很快就導致了紙幣的崩潰。到了明英宗的時候,對白銀的禁令便已大大放松。1567年,隆慶帝即位后,終于宣布“凡買賣貨物,值銀一錢以上者,銀錢兼使;一錢以下止許用錢”。至此,白銀正式獲得應有地位,實現(xiàn)了完全的貨幣化。
生活中不少人都有佩戴銀飾的習慣,戴著戴著會發(fā)現(xiàn)銀飾慢慢變黑了。我國古代一直有銀針試毒的傳說,于是就衍生出了銀飾變黑是因為體內有毒素的說法,這個說法可信嗎?來看古代銀針試毒的說法,古代的毒物大多數(shù)是指砒霜和鶴頂紅兩種,這兩種毒物的主要成分都是三氧化二砷,三氧化二砷本身不會與銀元素發(fā)生反應,但古代的提純技術有限,在毒物內會混有硫磺、硫化物,這些物質在和銀針接觸后很快會在氧氣輔助下生成黑色的硫化銀。也就是說,銀針試毒并不是試出了毒物,只是試出了不純毒物內的雜質,歪打正著而已。現(xiàn)在的網(wǎng)絡十分發(fā)達,大家經常會看到各種各樣的傳言,其中不乏有一些驚悚的,如金銀首飾具有放射性,經常佩戴容易導致患癌,這些說法是真的嗎?放射性是指元素從不穩(wěn)定的原子核自發(fā)地放出射線而衰變形成穩(wěn)定的元素而停止放射,原子序數(shù)在83或以上的都具有放射性。但金的原子序數(shù)為79、銀的為47,所以它們均不屬于放射性元素,佩戴金銀首飾會給身體帶來輻射的說法自然就不攻自破了。此外,還有一種傳言稱銀手鐲會導致鉛中毒,小孩戴銀手鐲會變笨,這又是怎么一回事?不可否認,鉛具有較好的柔韌性和延展性,一些廠家會在首飾生產過程中添加鉛,不僅可以提高柔韌性還能降低成本。但我國相關標準對此有明確的規(guī)定,首飾內的鉛含量<1%,只要是符合這個標準的產品,則不會導致身體中毒。
純銀具有一系列顯著的特性。是其良好的延展性,這使得純銀能夠被加工成各種精美的飾品和工藝品。其次,純銀的導電性和導熱性,這使得它在電子工業(yè)和一些需要導熱、導電的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此外,純銀具有較強的光澤度,經過打磨和拋光處理后,能夠展現(xiàn)出迷人的銀白色光芒。純銀的用途十分廣泛。在飾品領域,純銀首飾因其美觀和相對較為親民的價格而深受消費者喜愛。項鏈、手鏈、耳環(huán)、戒指等各類飾品中都能看到純銀的身影。純銀飾品不僅可以展現(xiàn)個人的品味和風格,還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在投資領域,純銀也是一種重要的投資品種。投資者可以通過購買純銀條、純銀幣等方式參與純銀投資。純銀的價格會受到全球經濟形勢、市場供求關系、地緣政治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在工業(yè)領域,純銀的應用同樣不可或缺。由于其出色的導電性,純銀被廣泛用于制造電子元件、觸點和導線等。在醫(yī)療領域,純銀也有一定的應用,例如一些醫(yī)療器具的表面會鍍上純銀以達到抗菌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