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膠的分級較為科學,所以這種分級方法很快為各主要天然橡膠生產國以及國際標準化機構所接受,并先后制定了標準膠的分級標準。這些標準大體相同,但又不完全一致。例如ISO2000規(guī)定分五個等級,我國的標準GB8081—87,規(guī)定有四個等級。
天然橡膠的耐介質特性。天然橡膠有較好的耐堿性能,但不耐濃強酸。由于天然橡膠是非極性橡膠,只能耐一些極性溶劑,而在非極性溶劑中則溶脹,因此,其耐油性和耐溶劑性很差,一般說來,烴、鹵代烴、二流化炭、醚、酮和脂肪酸對天然橡膠均有溶解作用,但其溶解度則受塑煉程度的影響,而低級酮、低級酯及醇類對天然橡膠則是非溶劑。
直接利用是將廢舊橡膠制品以原有形狀或近似原形加以利用。以廢舊輪胎為例,輪胎翻修便是直接利用中有效、直接而且經濟的利用方式。在使用保養(yǎng)良好的情況下,一條輪胎可多次翻修,這樣總的翻胎壽命往往可達新胎的1~2倍。而所耗原材料僅為新胎的15%~30%。所以都普遍重視輪胎翻修工作。目前進界上的掰胎技術為預硫化翻胎法,又稱冷翻法,即把已經硫化成型的胎面膠黏合到經過打磨處理的胎體上,裝上充氣內胎和包封套,送入大型硫化罐,在較低溫度和壓力甲硫化,一次可生產多條翻新輪胎。
廢舊輪胎是一種高熱值材料,其燃燒熱約為33MJ/kg,與煤相當,可以代替煤作燃料使用。將廢舊輪胎作為燃料,以前采取直接燃燒的方式,這樣會造成大氣污染,不宜提倡。目前廢舊輪胎的燃燒利用主要用于焙燒水泥、火力發(fā)電以及參與制成固體垃圾燃料。其中,焙燒水泥是對廢舊輪胎利用率較高的回收方式:在水泥焙燒過程中,鋼16絲變成氧化鐵,硫黃變成石膏,所有燃料殘渣都成了水泥的組成原料,既不影響水泥質量,又不會產生黑煙,臭氣,無二次公害。據(jù)報道在日本有50%的廢舊輪胎作為燃料利用都是用于焙燒水泥。
再生橡膠是指廢舊硫化橡膠及硫化制品邊角料,經過粉碎、加工、機械處理等物理化學過程,使其從彈性狀態(tài)變成具有塑性和粘性、能夠再硫化的橡膠材料。隨著橡膠性能的提高,橡膠制品報廢后的回收處理也越來越難,如廢舊輪胎成分復雜,含有多種橡膠和重金屬,回收處理難度較大。目前大部分工業(yè)橡膠制品都難以在自然條件下短時間、無害化地分解,同時隨著我國工業(yè)需求的持續(xù)增長,國內合成橡膠的供需缺口在不斷擴大,每年都需要從海外大量進口橡膠。而廢舊橡膠成分豐富,具有很高的回收利用價值,因此是一種重要的可再生資源。廢舊輪胎是回收利用的主要對象,其成分主要為橡膠、炭黑和金屬,回收再利用價值,也是再生橡膠生產的主要原料來源之一。
多年來,我國廢舊橡膠資源利用行業(yè)回收了大量的廢舊橡膠產品,通過處理再利用,創(chuàng)造了較高的產值。而廢舊橡膠的回收處理辦法主要有原型利用、廢舊輪胎翻新、生產再生橡膠、生產硫化膠粉、熱分解、熱能利用6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