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別名 |
智慧路燈 |
面向地區(qū) |
全國 |
它應用城市傳感器、電力線載波/ZIGBEE通信技術和無線GPRS/CDMA通信技術等,將城市中的路燈串聯起來,形成物聯網,實現對路燈的遠程集中控制與管理,具有根據車流量、時間、天氣情況等條件設定方案自動調節(jié)亮度、遠程照明控制、故障主動報警、燈具線纜防盜、遠程抄表等功能。
從在建智慧城市的地理位置分布來看,我國已初步形成了以北京、天津、大連、青島、濟南為主的環(huán)渤海,以南京、無錫、上海、合肥、杭州、寧波為主的長三角,以廣州、佛山、深圳、廈門為主的珠三角,以及以西安、成都、重慶、武漢為主的中西部四大智慧城市群。而除了上述核心城市外,截至2017年底,我國已有超過300個城市和三大運營商簽署了智慧城市建設協議,并有290個城市入選國家智慧城市試點。
隨著全球各城市發(fā)展,路燈的數量預計將會在2025年達到3.5億盞。據IDC發(fā)布的《全球智慧城市2017》報告,到2019年,中國LED路燈更換將超過3000萬只,支出達到1000億元,路燈將成為智慧城市互聯IoT設備的關鍵平臺。當路燈肩負起智慧路燈入口的重任,就要求路燈網絡具備有電、有桿、有網等基本條件。預計,未來五年內,智慧照明的市場需求規(guī)模將超過千億元,為照明科技產業(yè)帶來了商機。
在國外,也已意識到公共照明管理系統的諸多弊端,開始進行升級改造。在倫敦,當地已計劃投資325萬英鎊更換1.4萬個“智能路燈”,維護人員通過Ipad即可了解路燈是否需要維修或更換,還可控制每個路燈的亮度,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截止到2019年,已知的實施案例國外的包括英國采用iPAD進行控制的威斯敏斯特街道照明系統,德國的采用手機進行路燈點亮的技術,美國的基于WIFI對路燈進行控制管理的技術。
智慧路燈實施完成后不僅可對社會產生深遠的影響,還能直接產生可觀的經濟效益:加強公共照明管理信息化建設,提升應急調度和科學決策能力。減少因照明故障引起的交通事故和各類社會治安事件。節(jié)約城市公共照明能耗,打造低碳環(huán)保型城市,建設宜居地區(qū)。通過智能調控進行二次節(jié)能,避免浪費,縮短周期。計量節(jié)能數據,作為供電部門電耗數據的一個參照,防止漏、盜電的損失。
智慧照明要具備3i特征,一是用傳感器感知所有物體和環(huán)境的狀態(tài)實現感知化。更透徹的感知,照明環(huán)境中的監(jiān)控攝像頭、傳感器、RFID、數據中心、數據挖掘和分析工具、移動和手持設備、電腦和多媒體終端提供各種豐富的外界數據。
智慧路燈管理系統軟件平臺是智慧路燈的核心,是對路燈監(jiān)控調度、運維數據管理的中心平臺。系統可以通過地圖的方式,迅速定位路燈并進行管理,包括設置單燈或一組燈的調度策略,查詢路燈狀態(tài)和歷史記錄,實時更改路燈運行狀態(tài)、提供路燈的各類報表等功能。
最近來訪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