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別名 |
七星娘娘神像,七星媽神像,七星夫人神像,催生娘娘神像 |
面向地區(qū) |
全國 |
產(chǎn)地 |
河南 |
包裝 |
木盒包裝 |
尺寸 |
3厘米~6厘米 |
加印LOGO |
可以 |
適用場所 |
家居 |
送禮對象 |
其它 |
制作工藝 |
雕刻 |
七星娘娘又稱七星媽、七娘媽或七星夫人,是中國南方和臺灣一帶漢族民間奉為保護孩子平安和健康的神。指的是天帝的女兒,有的說法特指織女,有的則是指天帝女兒中不包含織女在內(nèi)的六個姊妹。人們認為幼兒能成長到十六歲,期間受了神仙的庇佑,所以滿十六歲時,要在農(nóng)歷七月初七那天參加成年禮,以感謝神明的保護并宣示小孩已經(jīng)長大。 相傳七娘娘是天帝的第七掌珠,是兒童的保護神,特別是女孩子。七星娘娘在漢族民間又被稱為情侶的保護神,保護情侶間能好合。
農(nóng)歷七夕,中國傳統(tǒng)的情人節(jié),習俗是七夕娘娘的誕辰,在臺灣叫“七娘媽”,除了掌管人世間姻緣路外,更會照顧出生小孩平安長大。慈鳳宮昨天找人扮演七夕娘娘,在小提琴、薩克斯風幽揚樂聲伴奏下,為祈求姻緣的男女信眾,戴上五色珠的紅絲線,希望求得好姻緣、夫妻幸福、小兒平安。
農(nóng)業(yè)社會時代因為勞力的需要,一般家庭都養(yǎng)育許多子女,為了讓每個子女都平安長大,許多父母將子女送給七娘媽或靖姑娘媽、佛祖等神作契子,祈求神明保佑孩子“好搖飼”。凡給七娘媽作契子的孩童,在七夕黃昏須在門口設(shè)供桌準備雞油飯、胭脂水粉、鮮花、刈金、婆姐衣等祭品,并以銅錢系上紅絲線掛在孩童頸部,稱為“掛志”,此后每年七夕都須拜七娘媽并更換紅絲綿以示“換志”,直到十六歲“脫志”、“出花園”為止。
民間俗信,十六歲以下的兒童都受到七娘媽的護佑,所以嬰兒出生滿周歲前,即由母親或祖母抱到寺廟去祈愿,并用古幣、鎖牌、銀牌,串上紅絨線為絭,系在頸上,直到滿十六歲時才在那年的七月初七拿下。
鄧州市云峰佛像雕塑廠 11年
———— 認證資質(zhì) ————
最近來訪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