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別名 |
瓷器 |
面向地區(qū) |
全國 |
汝窯是北宋后期的宋徽宗年間建立的官窯,前后不足20年,1987年根據寶豐縣提供的實物標本,經上海博物館和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復查并進行試掘,終于在寶豐縣西大營鎮(zhèn)涼寺村南河旁臺地上找到了汝官窯址,面積約25萬平方米,內涵豐富,窯具、瓷片堆積如丘。汝窯以青瓷為主,釉色有粉青、豆青、卵青、蝦青等,汝窯瓷胎體較薄,釉層較厚,有玉石般的質感,釉面有很細的開片。汝窯瓷采用支釘支燒法,俗稱“芝麻支釘”,瓷器底部留下細小的支釘痕跡。器、物本身制作上胎體較薄,胎泥極細密,呈香灰色,制作規(guī)整,造型莊重大方。器形多仿造古代青銅器式樣,以洗、爐、尊、盤等為主。汝窯傳世作品不足百件,因此非常珍貴。汝窯瓷器為人們稱道的是其釉色。后人評價“其色卵白,如堆脂,然汁中榨眼隱若蟹爪,底有芝麻細小掙針”??梢娙旮G燒制的青瓷確有特魅力,被人們推舉為五窯,名副其實。有“雨過天晴云破處”的美譽(語出周世宗 柴榮。)
中國真正意義上的瓷器產生于東漢時期(公元25~220年)。這個時期的發(fā)展主要融合了前代陶器和原始瓷器制作工藝,因東漢時期北方南遷以及厚葬之風的盛行,以至于在這個基礎上造就了中國東部浙江省的上虞為中心的地區(qū)以其得天厚的條件成為中國瓷器的發(fā)源地。瓷器的制作技術和藝術創(chuàng)作在唐代達到了高度成熟;特別是宋代的制瓷業(yè)蓬勃發(fā)展,各類名窯涌現,如宋代的名窯:汝,官,哥,定,鈞;到明清時代從制坯、裝飾、施釉到燒成,技術上又都超過前代。
中國制瓷業(yè)經過漫長發(fā)展后,到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時達到歷史頂點,無論是斗彩、五彩、素三彩,還是琺瑯彩、粉彩和釉下三彩,質量和數量都為前代不可比擬,當時的官窯瓷器代表了當時中國瓷器的水平??梢院敛豢鋸埖刂v,清三代是中國瓷器的黃金時代。 一件“清乾隆青花纏枝蓮紋花觚”在北京匡時五周年秋拍中以6680萬元落槌;香港蘇富比秋拍上,一件“明永樂青花如意垂肩折枝花果紋梅瓶”成交價格再次突破億元大關,達到1.3億;一件“明成化青花纏枝秋葵紋宮碗”又以1.1億元成交。 歷史和現實表現,清三代瓷器(康熙、雍正、乾?。┎粌H是強‘升值股’,更是強‘抗跌股’,從來只升不跌,堪稱為陶瓷界的‘戰(zhàn)斗機’。”此外,在瓷器方面,謝中文也看好明三代瓷器(永樂、宣德、成化)以及宋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