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lián)系人劉工公司名稱曲阜市中源古建筑設計有限公司號105081629號
從原始的草屋手工作坊開始進行著艱苦的創(chuàng)業(yè),“晴天做磚瓦,雨天捏脊獸,豐年在家干,在陜西、山西、甘肅、山東、湖北當磚瓦匠人,手藝傳遍中原大地。窯廠經(jīng)歷幾滄桑多變自然災害和戰(zhàn)亂,磚瓦業(yè)隨著時代的步伐進行過數(shù)百次的改進,幾十代人用辛勤的勞動精心的創(chuàng)作積累了磚瓦業(yè)界豐富的技術和經(jīng)驗,日寇侵略十年浩劫磚瓦廠只剩殘垣,對古老的窯廠進行技術改造,從原來的手工制造轉化為半機械化生產(chǎn),從傳統(tǒng)的土窯更新為推板窯,產(chǎn)品質量得到跨越性提高。

元朝的宮殿大量使用的是綠色琉璃,元朝王實甫的《西廂記》本里就有“梵王宮殿月輪高,碧琉璃瑞煙籠罩”的曲詞。到了明清時代,對于建筑使用的琉璃色彩有了更嚴格的要求。天安門城樓大殿的屋頂上覆蓋的是封建時代品級高的金黃色的琉璃瓦和琉璃構件。明、清兩代生產(chǎn)琉璃瓦,無論數(shù)量或質量都超過以往,有黃色、青色、綠色、藍色、黑色及白色等各種釉色。清代以后,琉璃瓦的色彩更多,又增加了桃紅、孔雀藍、葡萄紫等華麗的釉色。其中黃色琉璃瓦僅用于宮殿、陵寢和神圣的祠廟。

琉璃瓦具有采用礦石原料,經(jīng)過篩選粉碎,高壓成型,高溫燒制。具有強度高、平整度好,吸水率低、抗折、抗凍、耐酸、耐堿、褪色、風化等顯著優(yōu)點。廣泛適用于廠房,住宅、賓館、別墅等工業(yè)和民用建筑,并以其造型多樣,釉色質樸、多彩,環(huán)保、耐用,深得建筑大師們的推崇。

琉璃瓦中的勾頭,滴水瓦件以及走獸、釘帽、花窗和正吻、垂獸等構件采用手工成型或注漿成型。手工成型是將坯泥拍打成泥餅,在石膏模內壓印出有花紋的坯體,稍干后起坯貼接,將工作面修整打光。

傳統(tǒng)琉璃瓦用生鉛釉以鉛丹作助熔劑,主要著色劑是鐵、銅、錳、鈷等金屬氧化物,屬于pbo-SiO2二元系統(tǒng),約在850℃—1000℃溫度中燒成。生鉛釉隨色劑含量多少,直接影響釉色深淺變化,可獲得層次豐富的色彩。

西式琉璃瓦用釉為熔塊釉,熔塊釉有較大的燒成溫度范圍和色釉選擇余地。配制熔塊要選用的化工原料(硼砂、堿面、鉛丹等)應為工業(yè)純,著色劑的純度要高。熔塊的好壞直接影響到釉面質量,應重視燒制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提高熔塊的質量,好的熔塊應是透明的玻璃質。

琉璃瓦、西式瓦除應具備良好的內在物理性能(抗折抗壓、吸水率、耐急冷急熱性能和耐凍性能)外,主要檢驗項目為外觀質量。產(chǎn)品外觀要求光滑整潔,釉色鮮亮。瓦件組裝一起,釉色要基本一致。造型紋樣規(guī)整清晰,產(chǎn)品允許尺寸公差±2mm,達到以上要求即為合格。如有圖紙和實樣,應嚴格按標準檢驗。琉璃瓦還有一些特殊檢驗方法:如板瓦,四塊圍攏應為圓筒,即呈360°。筒瓦兩塊拼合也應構成一圓筒。勾頭、滴水馬筒、板瓦粘接呈夾角應為135°±5°。

鋪瓦一般使用濕漿鋪貼,以板瓦、垌瓦與屋面的粘合面大及更牢固。屋面坡度45°以下的鋪貼瓦,檐口到屋脊距離5米以內,屋面檐口的滴水、勾頭用銅線捆牢即可,5米以上的屋面可在瓦面的中部適當用銅線捆牢部份底瓦及垌瓦,垌瓦在安裝時每2至3米長度以及脊瓦每隔5至10米須預留一條5至8mm寬膨脹縫,以防受熱膨脹而擠壓損壞。

琉璃瓦是一種傳統(tǒng)的屋面材料,它的顏色豐富而且有中國風的韻味。它是古代的發(fā)明,放在古代琉璃瓦還有達官顯貴的家中才能使用,而我國的文化瑰寶——故宮的屋頂大部分采用的就是琉璃瓦。琉璃瓦是采用礦石原料,經(jīng)過篩選粉碎,高壓成型,高溫燒制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