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chǎn)品別名 |
安山巖 |
面向地區(qū) |
全國 |
安山巖(andesite)一種中性的鈣堿性噴出巖。其成分相當于閃長巖。手標本新鮮面深灰-褐灰色,風化或蝕變后呈灰綠-紫紅色。色率一般為20~35,斑狀結構(有時可見巨斑),斑晶主要為斜長石及暗色礦物。其中斜長石以中長石﹑拉長石為主,常具環(huán)帶及熔蝕結構。
在含礦熱液作用影響下,安山巖變?yōu)榈G色或暗綠色的青磐巖(變安山巖),其中原來的暗色礦物可全部為綠泥石、綠簾石、次閃石代替。斑晶和基質斜長石為鈉長石、絹云母、碳酸鹽、綠泥石、綠簾石等交代,并伴有少量黃鐵礦。在表生作用下,安山巖可轉化成含綠泥石和高嶺土的混合物。
從板塊構造觀點認為,安山巖漿起源于大洋板塊俯沖于大陸板塊之下時﹐洋殼及其上覆沉積物受高溫﹑高壓影響﹐轉變?yōu)榻情W巖﹑石英榴輝巖﹐再經(jīng)部分熔融可形成安山巖漿﹔此巖漿上升進入地幔楔形區(qū)后可與地幔巖反應成輝石巖﹐再經(jīng)部分熔融﹐能形成安山巖漿﹔大洋沉積物中水及水化的大洋殼中水﹐在俯沖到一定深度時脫出﹐上升至上覆的地幔楔形區(qū)﹐使地幔富水﹐富水地幔部分熔融也能形成安山巖。實驗資料證明﹐在壓力3×109帕時﹐安山巖的熔點低﹔而且1~1.5×109帕時﹐富水橄欖巖部分熔融即可產(chǎn)生安山質熔體。第三種安山巖成因觀點被多數(shù)人接受。
最近來訪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