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
南京雪浪石,南京雪浪石,雙橋雪浪石,寧波雪浪石 |
面向地區(qū) |
全國 |
產地 |
湖北 |
材質 |
石材 |
工藝 |
雕刻 |
適用場景 |
各種場所 |
造型 |
抽象藝術 |
制作方法 |
純手工 |
選擇雪浪石的時候,要重視以下幾點:
挑毛病:幾塊斑紋形狀都符合心意的石頭,再看看石頭的瑕疵。泰山石表面粗糙,極易在運輸過程中出現損毀,首要調查是否存在裂紋,尤其是在石筋(斑紋色帶邊際)處。
看四周:石看三面,一方面是看周邊是否有瑕疵,首要還是能否有石商沒有發(fā)現的圖畫,究竟每個人鑒賞水平不一樣;看四周,還要倒過來看,我曾經在石商處發(fā)現一塊擺放的石頭,正看斑紋一般,石商要價很低,但倒過來發(fā)現是一個吉利漢字,不動聲色決斷拿下。
泰山奇石不僅在石文化中因內涵豐富而珍貴,亦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它一石一景,一石一物,一石一天地,一石一世界。欣賞泰山石,可以使人領略大自然造化的神韻和鬼斧神工,出神入化,有回歸自然之感,使人切實體會到“天-人-合-一”的真諦。
如今,泰山石走向全國,走向世界。穩(wěn)如泰山,重如泰山,安如泰山。它是不-可再生的寶貴的自然,文化和旅游資源,是無價之寶,一塊幾十噸的石頭是經過上億年沖洗形成的,特別是天-然形成的原石,其價格更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
雪浪石的歷史探尋篇
雪浪石系出,
與五岳之尊的泰山石同起一脈同源同宗。
宋代地質學家杜綰說:
“中山府土中出石,灰黑,燥而無聲,溫然成質,
其紋多白脈籠絡,如披麻旋繞委曲之勢”。
公元1093年,蘇東坡任定州知州時,
巡視太行得一奇石,
但見黑質白脈,文如飛雪浪涌,
酷似當時兩位蜀地畫家孫位、孫知微所畫的“石澗奔流,
盡水之變”的雪浪圖,遂詩性大發(fā),
詠出“雪浪石”詩二首,
其中“畫師爭摹雪浪勢,天工不見雷斧痕”
等佳句成為后代賞石家們評判雪浪石高下的圭臬。
雪浪石變化旅程
時光荏苒歲月穿梭,
今天的雪浪石依然深受賞石達人的愛慕追捧,
廣泛用于園林造景以及奇石收藏。
然而每一種美都是從勞動中獲得的,
今天我們隨著鏡頭追尋一下雪浪石的來龍去脈,
感受一下千年奇石不凡的變化旅程!
太行山脈深處,唐河流經之地,
雪浪石靜靜的等候了千年的光陰。
辛勞的開采人,尋著、找著,
一點點的將它的面紗剝離,
一點點的讓美麗顯現!
每一次開采,都是一次重型機械的盛會;
每一次發(fā)掘,都經歷著礦山人的不眠之夜!
山路彎彎,不知壓碎了多少風化的巖石,
不知承載了多少礦山人對生活的夢想!
雪浪石載著這些沉沉的希望離開了自己的家,
向著更寬廣的世界進發(fā)!
雪浪石因其外形似溪水瀑泉、浪涌雪沫,亦如幅若隱若現的山水畫卷,且紋理清晰質地堅硬,而得到了古往今來更多文人墨客和普通百姓的垂青,雪浪石其名,便是宋代大文豪蘇東坡所取。
當下,雪浪石正在不知不覺中成了高校校名石的。比如湖北荊州中學和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的校名石都是雪浪石。
究其原因,大概是如下3點:
1、雪浪石的外形較其他景觀石更美觀、大方、得體,令人過目難忘。當下是一個看顏值的社會,不服不行;
2、雪浪石本身所具有的文化氣息與高校是知識的象牙塔,相得益彰。
3、雪浪石曾經得到過蘇東坡、乾隆皇帝和毛澤東的喜愛,更彰顯了其價值。
4、雪浪石作底,再雕刻上蒼勁有力的中國書法,將這樣的石頭矗立在學校正門,一股大氣油然而生。
置石是以石材或仿石材布置成自然露巖景觀的造景手法。置石還可結合它的擋土、護坡和作為種植床或器設等實用功能,用以點綴風景園林空間。置石能夠用簡單的形式,體現較深的意境,達到“寸石生情”的藝術效果。
草坪置石通常有太湖石、靈璧石、斑馬紋石、泰山石、石筍、卵石等,對石的形狀、色澤、紋理、體量要求較高。常安放于樹下、水邊、寬闊的場所中,按放置的形式分為特置、散置。
峰石:體量大、色彩,姿態(tài)或優(yōu)美或雄渾,古樸秀麗、形神兼?zhèn)?,置于庭園主要位置中,供人觀賞。這些孤賞石除了本身具有瘦、透、漏、皺、丑的觀賞價值,又因歷年流傳,人文價值,如上海豫園的“玉玲瓏”、蘇州的“瑞云峰”、杭州的“皺云峰”和北京的“青芝岫”等。
散點石:太湖石、靈壁石、英石、斧劈石、石筍石等,攢三聚五,散漫理之。有斷有續(xù)、主次分明、高低曲折、顧盼呼應、層次豐富。配合地形,植以花木。是山石在庭院中為廣泛的應用。日式庭院的置石景觀,則是重于布局的群體效果,體現一種自然天成的野趣,與中國的孤賞石有所不同。景石的放置是將景石具有特色的一面朝向觀賞者,除合乎真、善、美的法則外,更應注重牢固、安全。
————— 認證資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