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別名 |
尼龍漁網 |
面向地區(qū) |
壇子網,壇子網規(guī)格為13.9x 5,3米。全網由網身、網囊兩部分組成。同掛網一樣,網身由若干網片折疊逢合成截斗圓錐形,網囊由一片網縫合而成,結合處亦置蝦須子一只。綱索分網口綱、網耳綱、網底引綱、叉綱、根繩等,每塊網用大壇子兩只作為浮力,竹竿兩支作為支竿。網口下端兩邊各置根繩與木橛相連,作業(yè)方式與掛網相同,都是每年清明按高矮不同處試拴網。
網需拴在海流兩側,利用海流將網口沖開,根據高矮網排的捕獲量,決定拴網的高矮——即離岸的遠近,待谷雨以后正式拴網。掛網、壇子網均需打橛以拴網。橛,木制,下尖上粗,長40~50厘米,端頂有直徑15厘米的木棒,以便拴系根繩。
流網,漁民常用的移動網具之一。130x150目,目大95毫米,每片網長約13.4米,橫目使用。緣綱21/5股棉線,在網衣上下端各結半目。浮綱麻制,系桐油油過的梧桐浮子17個。底綱系化石墜子8個,每個重約1斤。
拖網,漁民常用的移動網具之一。拖網由翼網、背網、腹網、側網、三角網、囊網六個部分組成,這是按網的部位劃分,翼網,長方形,目大54毫米,寬120目,長16米,兩片。背網、腹網,長方形,目大54毫米,寬140目,長13米,各一片。側網,目大54毫米,長13米,寬與翼網相同,并同翼網聯結,在其后端兩邊120目處。每4扣減一目,裁成尖角,共兩片。
底綱、浮綱均為鋼絲繩。曳綱為棕繩,長650米,左右兩條。浮子為玻璃泡,4種規(guī)格,23枚;墜子每個重約1.5公斤,為鑄鐵套管。雙拖網,即兩只船(包括木帆和機帆)相隔一定距離,向同—方向拖拉。帶網船稱頭船,拉綆船稱跟船。
圍網通常由主船和副船組成,副船俗稱犢子。主船主桅上設魚兜,鐵制,外拴帆布,成圓桶狀,內坐觀察員一人,俗稱漁眼。發(fā)現魚信時,報決斷。下網時,班由犢子帶著曳綱向主船相反方向疾駛,主船同時放網,并根據下網長度轉向。
———— 認證資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