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名稱 |
棗樹 |
面向地區(qū) |
全國 |
葉紙質,卵形,卵狀橢圓形,或卵狀矩圓形;長3-7厘米,寬1.5-4厘米,鈍或圓形,稀銳尖,具小尖頭,基部稍不對稱,近圓形,邊緣具圓齒狀鋸齒,上面深綠色,無毛,下面淺綠色,無毛或僅沿脈多少被疏微毛,基生三出脈;葉柄長1-6毫米,或在長枝上的可達1厘米,無毛或有疏微毛;托葉刺纖細,后期常脫落。
棗生長于海拔1700米以下的山區(qū)、丘陵或平原,屬于喜溫果樹,產區(qū)年均溫15℃左右,芽萌動期溫度需要在13-15℃,抽枝展葉期溫度在17℃,開花坐果期溫度在22-25℃,果實成熟期溫度要在18-22℃。棗樹耐旱、耐澇性較強,但開花期要求較高的空氣濕度,否則不利授粉坐果。另外,棗喜光性強,對光反應較敏感,對土壤適應性強,耐貧瘠、耐鹽堿。但怕風,所以在建園過程中應注意避開風口處。
在秋末結合秋耕從健壯棗樹上采根,剪成長20-30厘米,直徑1-4厘米的根穗,在地窯內藏沙。第二年春季開溝育苗,根穗以傾斜45角插入溝內,上露地面2厘米,插后隨即澆水。根穗采用生根激素處理,塑料薄膜覆蓋,其效果更好。
棗樹適應性強,但在土壤疏松、層深厚、肥水充足的條件下生長發(fā)育會更好。有計劃地在耕地栽種棗樹,實行棗糧間作、是發(fā)展立體農業(yè)、實現(xiàn)棗糧雙豐收的有效途徑。渠路兩旁、田邊地埂和庭院都是發(fā)展棗樹的好地方。也可結合農田防護林的營造建設多功能、益復合型林果業(yè)商品生產基地。
為促進棗樹早果早豐,加強土、肥、水管理。在河西灌區(qū)除冬灌外,多與小麥灌水次數(shù)相同;施肥每株施磷二銨0.15-0.25千克,選擇合理間作物,以利通風透光;留足樹盤營養(yǎng)面積,栽后及時定干并注意修剪。
秋末封凍前施基肥,春季發(fā)芽前追施肥,一般單株產50千克鮮棗施施粗肥100千克或氮、磷肥各1.5千克,鉀肥0.5千克混合溝施。施肥時在距樹干1-1.5米處挖40×40厘米的環(huán)狀溝施入肥料。在花期和幼果生長期每株采取放射溝法追施尿素0.5-1千克;
———— 認證資質 ————
最近來訪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