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chǎn)品名稱 |
五角楓 |
面向地區(qū) |
全國 |
大翅色木槭,該變種的葉較大,常寬7-13厘米,長5-10厘米,基部近于心臟形或截形,常5裂、稀3裂,裂片近于卵形,先端銳尖,翅果嫩時淡紫色,成熟后飲黃色,小堅(jiān)果壓扁狀,近于圓形或卵形,較小,長8-10毫米,寬5-7毫米,翅長圓形,較大,寬9-12毫米,連同小堅(jiān)果長3.5-4厘米,張開近于水平,稀略近于鈍角?;ㄆ?月下旬至5月上旬,果期9月。產(chǎn)甘肅南部、四川、湖北西部、云南和西藏南部。生于海拔2100-2700米的疏林中。模式標(biāo)本采自四川理縣。
栽培技術(shù)
出苗率達(dá)40%左右時,應(yīng)撤除覆蓋物。用地膜覆蓋的,應(yīng)及時破膜放苗。用作物秸稈覆蓋的,分2次-3次撤除覆蓋秸稈。苗高10厘米時可間苗、定苗,株距8厘米-10厘米。定苗后,每10天-15天灌溉并施肥一次,施尿素7.5克-12克/平方米,或腐熟人糞尿750克-1000克/平方米。9月份后,停止施氮肥和灌溉。適時中耕除草,本著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則,見草就除,每除必凈。苗期主要病害是猝倒病、褐斑病,多發(fā)生于6月-8月的雨季;蟲害主要是蚜蟲,以春夏之交發(fā)生較重。
五角楓適合在溫帶地區(qū)種植,五角楓喜陽,稍耐陰,它的根系很深,生長適應(yīng)能力很強(qiáng),五角楓喜歡濕潤肥沃的土壤,它在酸性、中性、石炭巖上均可生長。五角楓分布在我國東北、華北和長江流域各省,它生長在山坡、平地、河谷地、林地、 疏林中,管理方法簡單,綠化成景效果好,還有環(huán)保作用。
五角楓的樹葉很特,它的葉子是掌狀的,葉片上有5個尖,葉片表面發(fā)亮,春夏季節(jié)葉色蔥綠,看起來很有生機(jī),入秋后,五角楓的葉片開始變色,葉色變淺,變成橙紅色,或紅色,非常漂亮、大氣。要選擇地勢平坦,背風(fēng)向陽,有良好的灌溉條件,土層深厚、肥沃的中性或微酸性的沙質(zhì)壤土、輕粘壤土、沙土地作為種植五角楓的苗圃地,種植前要對土壤進(jìn)行改良,深翻土壤,增施有機(jī)肥料,混入大量的沙子、堆肥土等,然后做好苗床。
五角楓是一種名貴樹種,別處的楓葉葉片多為三裂,而科爾沁草原上的楓葉為五裂,故被當(dāng)?shù)厝朔Q為五角楓。在科爾沁右翼中旗的代欽塔拉,集中生長在沙地上的五角楓是當(dāng)?shù)氐囊坏谰坝^。它不僅觀賞性,而且整樹都是寶,并且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態(tài)作用,是東方白鸛、金雕等珍禽棲息繁殖場所。秋霜過后,依其樹齡不同,樹葉的老嫩不同,樹葉的顏色各異,就是同一株樹的老枝與新梢,上面的顏色也大不一樣,常常是一棵五角楓,葉片可分出深紅、大紅、淺紅、橘紅、橙黃、大黃、鵝黃、嫩綠、深綠等十幾種顏色。
五角楓產(chǎn)我國東北、華北至長江流域;朝鮮、日本也有分布。在華北地區(qū)不少地方名叫"五角楓"的往往是元寶楓,應(yīng)注意區(qū)別。溫帶樹種,弱度喜光,稍耐蔭,喜溫涼濕潤氣候,對土壤要求不嚴(yán),在中性、酸性及石灰性土上均能生長,但以土層深厚、肥沃及濕潤之地生長好,黃黏土上生長較差。生長速度中等,深根性,抗風(fēng)力強(qiáng)落葉喬木,高達(dá)20m,葉掌狀5裂,裂片較寬,先端尾狀銳尖,裂片不再分為3裂,葉基部常心形,下部2裂片不向下開展,但有時可再裂出2小裂片而成7裂。果翅較長,為果核之1.5~2倍。秋葉變亮黃色或紅色,適宜做庭蔭樹、行道樹及風(fēng)景林樹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