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
5米高剛竹,鄢陵縣剛竹,伊川2米高剛竹,新縣剛竹 |
面向地區(qū) |
全國 |
栽植的時間和方法:栽植時間以入冬封凍前和來春二月底、三月上旬好。栽前先刨寬30厘米、深30厘米、長100厘米長方形穴,穴內墊細土15-20厘米(土肥更好),然后取母竹鞭根栽下,栽后封土、澆水、踏實,再在竹根周圍培上細土堆。每畝定植35株,成活后約3-5年即可發(fā)展成林。
假山和景石以表現(xiàn)山石的形態(tài)和質感為主,可用竹作背景,以主景。亦可用竹作配景,襯托假山和景石的線條和質感,竹與山石配置相得益彰,能營造豐富多彩、充滿靈韻的景觀。水體的竹子造景應因地制宜,對于溪澗曲水的自然式山石駁岸,宜配置小型叢生竹,如箬竹、菲白竹、鳳尾竹等,其體量與山石駁岸應協(xié)調統(tǒng)一,竹與石的色彩、線條、質感的對比豐富了駁岸的裝飾效果。對于大面積水體的緩坡駁岸,宜配置大中型竹林景觀,水中竹林倒影與岸上竹林的動靜對比,增加了竹林景觀的空間層次。竹與假山、景石、水體配置恰當,能增添山體層林疊翠,水體明凈幽深,使景觀呈現(xiàn)山林之美,自然之態(tài)。
民間小規(guī)模種植觀賞竹在全國各地隨處可見,但品種單一,大多為大路貨,其中許多為經濟竹種,栽植技術落后,觀賞價值低,經濟效益差,不能形成規(guī)模。我國有豐富的觀賞竹種資源,許多未能得到開發(fā)利用,有的僅在竹種園有少量種植,甚至有的處十狀態(tài),觀賞竹種的開發(fā)利用僅僅為起步階段。至今我國尚無較大面積大批量的觀賞竹生產基地,全國何年觀賞竹苗產量低,盆景則更少,產值僅區(qū)區(qū)的幾百萬元,遠遠滿足不了國內外市場的需求和社會經濟發(fā)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