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名稱 |
楸樹 |
面向地區(qū) |
全國 |
楸(學名:Catalpa bungei C. A. Mey.)紫葳科小喬木,高8-12米。葉三角狀卵形或卵狀長圓形,寬達8厘米,長漸尖,基部截形,闊楔形或心形,葉面深綠色,葉背無毛;葉柄長2-8厘米。頂生傘房狀總狀花序,有花2-12朵。花萼蕾時圓球形,有尖齒?;ü诘t色,內面具有2黃色條紋及暗紫色斑點。蒴果線形。種子狹長橢圓形,長約1厘米,寬約2厘米,兩端生長毛?;ㄆ?-6月,果期6-10月。
楸樹原產中國,為紫葳科梓樹屬喬木。楸樹的歷史久遠,據研究,上溯至地質年代四季冰川前的始新世華北及其它地區(qū)就有楸樹分布,是經歷中國史前地質地貌結構變遷得以保存下來為數不多的古老活化石樹種之一。古代關于楸樹的名稱,歷代史書叫法不一。春秋《詩經》稱楸樹為“椅”?!蹲髠鳌酚涢睘椤叭c”。戰(zhàn)國時期《孟子》謂楸樹“賈”。到了西漢,《史記》始稱楸。東漢時期《說文》注云:“賈”,楸也。宋《埤雅》又名楸為“木王”。該書還解釋:“椅即梓,梓即是楸。”又因楸與梓外形相象,古人常二者混稱。《漢書》說:“楸也,亦有誤稱為梓者。”
西漢歷史學家司馬遷,在所著《史記·貨殖傳》中記載:“淮北、常山已南,河濟之間千樹楸。此其人皆與千戶侯等”。描繪出2000多年前楸樹在中國中原、華北、西北廣大區(qū)域栽培的盛況,而經營大面積楸樹的人家都成為當時富甲一方的大戶。古時人們還有栽楸樹以作財產遺傳子孫后代的習慣。南宋朱熹曰:“桑、梓二木。古者,五畝之宅,樹之墻下,以遺子孫,給蠶食,供器用也?!敝袊芏嗟胤饺粤鱾饔小扒臧?,萬年杉,不如楸樹一枝椏?!钡牧种V。
小喬木,高8-12米。葉三角狀卵形或卵狀長圓形,長6-15厘米,寬達8厘米,長漸尖,基部截形,闊楔形或心形,有時基部具有1-2牙齒,葉面深綠色,葉背無毛;葉柄長2-8厘米。頂生傘房狀總狀花序,有花2-12朵?;ㄝ嗬贂r圓球形,2唇開裂,有;2尖齒。
喜光樹種,喜溫暖濕潤氣候,不耐寒冷,適生于年平均氣溫10-15度、年降水量700-1200毫米的地區(qū)。根蘗和萌芽能力都很強。在深厚、濕潤、肥沃、疏松的中性土、微酸性土和鈣質土中生長迅速,在輕鹽堿土中也能正常生長,在干燥瘠薄的礫質土和結構不良的黏土上生長不良,甚至呈小老樹的病態(tài)。對土壤水分很敏感,不耐干旱,也不耐水濕,在積水低洼和地下水位過高(0.5米以下)的地方不能生長。對二氧化硫、氯氣等有毒氣體有較強的抗性。幼苗生長比較緩慢。
栽植:先于栽植穴內填進地表疏松熟土約二分之一,每穴撒施生物有機肥和磷酸二銨各0.5千克,與下土層充分拌勻,上覆5-10厘米素土,避免與苗木根系接觸。亦可以后追肥。在封填好的栽植穴內植入苗木,前后對齊,填土至略低于地表,稍踩,然后將苗木向上輕提,使根系舒展,再填土至略地面,踩實與地表平。即所謂的“三埋兩踩一提苗”科學栽植法。如在生長季節(jié)需帶土球栽植,視土球大小先于栽植穴內填封適量熟土,然后將苗木土球表面以略地表植入,封土后踩實。澆水后自然與地表平。苗木從出圃、運輸、直至造林結束盡量在3-5日內完成。
最近來訪記錄